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有空军,有空中优势,为什么仍然打败仗?(武器装备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

武器装备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

武器装备对战争的胜负确实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战争的胜负从来就不是只看武器装备的。如果是这样,战争倒是简单了,当双方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准备战争的两方直接把家底一亮,武器装备差的一方都不用作战,直接认输投降就是了。但实际情况显然不是这样,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还是人,所以毛主席才说“兵民是胜利之本!”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不仅仅有空军,还有海军。即使是陆军装备也比解放军强得多。国民党军队中的精锐部队基本上都是美式装备,已经武装到了牙齿,而且在解放战争的大部分时间段,国民党军队的数量也多于人民解放军。但为什么国民党军队占尽优势,却还是被解放军打败了呢,这其中的原因可以分为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两个方面。

在战略方面:

1、人心向背决定了国民党军队必然失败,人民解放军必然胜利。如果说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还有一些亮点的话,抗战后整个国民党政府迅速走向了腐朽没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派往日占区的接收大员中普遍盛行的“五子登科”一说就很能说明问题。

经过八年抗战,国家一片废墟,急需要恢复经济,发展民生。但国民党的各级官员却忙着搜刮财富,寻欢作乐。国民政府拿不出任何有效的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其所作所为很快让广大民众彻底绝望。

即便如此,国民党还要一意孤行的打内战,显然违背了人民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国民党政府的倒行逆施直接把广大民众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这也就注定了国明党军队在战场上的失败命运。

相反共产党在解放区通过土改政策,让广大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这不但解放了生产力,大大增强了人民政府的经济实力,还使得广大农民成为人民军队最坚强的后盾。一得一失,就让战争胜负的天平迅速倒向了人民解放军一边。

2、正确的战略指导是走向胜利的指路明灯。抗战的胜利和美国的军援让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变得极度膨胀,以为可以通过战争手段轻松地消灭共产党武装,这也是蒋介石发动内战的直接原因。

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没有正确认识到共产党的力量和国内形势的变化,所以三年解放战争中从来就没有制定出一个像样的战略方针,使得国民党军队在占尽优势的 情况下还连吃败仗,把前期的所有优势逐渐丧失殆尽,终究难逃败亡的命运。

反观共产党,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无论是战争初期的积极防御战略,还是战争反攻阶段的三路出击,两翼配合,逐鹿中原的战略,都使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当战场形势发生逆转时,又当机立断与国民党展开大决战。这些正确战略的实施,加速了国民党军队的战场溃败。

3、兵民团结、将帅同心是人民军队胜利的可靠保证。战争除了战场上的较量外,还是后勤保障的较量。整个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得到了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持,海量的战争物资硬是被广大解放区人民人拉肩扛,源源不断的送上了战场。所以陈毅元帅才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反观国民党军队,大量的兵源是靠抓壮丁,这就造成了一种战场奇观:士兵在国民党军队里毫无战斗力,一旦被解放军俘虏,经过短时间教育,就成为了英勇的解放军战士。

以毛主席为首的共产党领袖对前线的将领高度信任,从不胡乱干预指挥。各级指挥员之间互相信任,沟通顺畅。而国民党军队恰好相反:不同派系将领互相猜忌,上下离心,焉有不败之理?

在战术层面:

1、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一大批人民解放军将领经过战场锻炼,战争指挥艺术越来越精湛,往往能够做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逆转战场局势

2、经过诉苦运动的教育和大练兵之后的解放军战士政治觉悟提升,求胜欲望强烈,战斗意志坚定,战术水平很高,这就为战斗班组完成指挥员下达的战场任务提供了可靠保证。这一点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场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共产党方面在隐蔽战线的工作卓有成效,一些关键性情报取得为战场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4、国民党军队内部的派系之争、党同伐异也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些关键性胜利提供了机会。而解放军的将领往往能够抓住这样的有利机会,取得胜利。

内战前国共双方的较量和解放战争中的关键因素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就积极准备内战。但国民党军队大部分都在大后方,把部队运送到前线需要时间,筹措战争物资也需要时间,而久经战火的全国人民更不希望打内战。

一.内战前国共双方的较量。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给毛泽东发出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和平建国事宜。蒋介石断定毛泽东不敢来重庆,那么就可以把打内战的罪名强加给共产党人。

毛泽东看出了蒋介石的阴谋,但为了争取和平、揭穿蒋介石的阴谋,毛泽东以惊人的胆魄来到重庆,经过谈判,国共两党于1945年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全国人民似乎看到和平曙光。

打内战的准备工作,蒋介石就先输一局,没能实现把打内战罪名强加给共产党人的阴谋。

2.中共中央派林彪到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东北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土地肥沃、有工业基础,又接壤蒙古、苏联、朝鲜三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发展壮大人民军队的风水宝地。从四平战役开始苏联加大对林彪的帮助,加之东北的天时地利人和,东北野战军迅速壮大,1948年,东北野战军兵力达105万,这是解放战争时起到及其重要作用的军事力量,几乎打下半个中国。

3.国民党的腐败,“四大家族”疯狂压榨人民,国统区物价飞涨,令国统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返回日战区的国民党军政接收大员们,大肆侵占各种财物,各个都顿时暴富,就是这一时期国民党迅速腐化。“四大家族”中的宋子文更是贪婪,他竟然用1法币兑换日战区200伪法币,一时间日战区人民财富以200倍的幅度缩水,人民生活比日本人占领时还困苦,工厂也大批倒闭,失业工人剧增,人民对国民党政府失望透顶。

4.1946年6月2,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蒋介石打内战的真实目的大白天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全国人民对国民党政府彻底失望,充满了对共产党人的同情和支持。

内战爆发前,蒋介石就大失人心,为其最终失败埋下伏笔。

二.解放战争(内战)中双方的较量。

1.军事对决。

战争初期,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毛主席要求“不计一城一地得失,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虽然丢失一些城市,甚至延安也主动放弃了,但实现了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目的。战争中中期,毛泽东要求把战火燃烧到敌占区,就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加大国民党的战争代价同时控制战略要地,有利于后期战争发展。后期,抓住战机,发动“三大战役”,几乎消灭敌人的精锐军事力量,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大陆。

整个战争过程中解放军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而国军相对则是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将帅不和。

2.解放区土地改革。1947年,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翻身农民获得土地,受到广大农民拥护。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解放区农民踊跃报名参军;同时客观上也瓦解了国民党士兵的士气,尤其是家在解放区士兵的士气。

3.解放战士。战争中解放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又对国民党军队产生巨大瓦解作用。国民党军队在战争中后期,开始出现大规模投降、起义事件,不但有效减少解放军的伤亡、也使敌军减少战斗人员,如果投降者(绝大部分士兵都是农民子弟,尤其是家在解放区的士兵更愿意加入解放军)加入解放军,这样的士兵当时称为解放战士,这对加速解放战争胜利意义也是巨大的。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工作者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周恩来负责、李克农领导的地下工作成绩斐然,战果繁多,最著名的就是北平和平解放。当然,意义更为重大的是敌后第二战线的开辟: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合作,发动爱国学生、工人等进步力量,与反动的国民党政府作斗争,有利支援了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反动统治,推翻了压在中国人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翻身做主,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对世界格局和亚非拉人民的解放斗争都具有深远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