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心理,是怎么进化来的?(自卑:走向卓越的动力)

自卑:走向卓越的动力

自卑是个人从平凡走向卓越的源动力。人生的意义,是超越自卑,实现自我的价值!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到过,自卑是人的正常心理现象,它从一开始就伴随着每一个人,只不过是影响程度有区别。

自卑的实质是面对某一事件的时候,心里产生深深的无力感,觉得这对自己来说真是太困难了。在心理学中,这也被成为缺乏自我效能感的表现。

或者是对自己某一方面的过低评价,如对自己外貌不自信,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别人都不喜欢自己。

自卑伴随每一个人,无论一个人多么成功,内心深处都有自卑的时候,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生理与精神,身体与经验是产生自卑心理的源头。有人因为外貌,有人因为父母忽视,还有人因为失败的经历。

原因有千百种,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超越自卑,实现人生价值。

正所谓未战先怯,骄兵不一定必败,但自卑的人很难成功。长期自卑会导致心情低落,严重的引发身心疾病,错过面前的机会,做事犹豫不决。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但自卑不是内向,它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但自卑可以给人带来追求卓越的动力,在直面自卑的过程中,与另一个自己和解,逐渐摆脱自卑,实现价值。从人类角度来讲,我们因为没有尖牙利爪,促使我们使用火,发明工具,建立了人类文明。

勇敢面对的自卑,那个你不愿意见到的人,其实就是你自己。

自卑心理:探索潜在的好处与克服途径

自卑心理,即自卑感,很多人对这种来自于心理上的感受存在误解,认为自卑感或叫自卑心理是一种缺陷,,这种认识从根本上错误的。

自卑情结是个体心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这个术语,最早被个体心理学研究者发现应用,现在已为大众所知晓和接受。但是,大众却对这个词未能完全理解,同时也经常用在一些非常不适当的场合中,比如:他是一个自卑的小朋友,再比如我常常感到自卑等等。

这些名词的滥用并没有给相应的人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因为这些术语强调令他们的陷入的困境的自卑感,但没有带来任何有用的建议。基本上没有人从中获得益处,相反的,增加了克服自卑感的难度。

有一个现象,我们必须了解中,根据阿德勒的研究,承认自身存在自卑感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恰恰属于“正常人”的人群。而往往不承认自己有任何自卑感的,现实中可能存在一些精神上的问题。

这与那些拼命寻找存在感,不断证实自己存在的人一样,他们证实的越多,越证明自己趋近于不存在。很多人会觉得这很讽刺,是生活给自己开了一个自己接受不了玩笑,甚至因此生发出心理症状如抑郁等。

与自卑心理对应的是优越心理,即优越感。

突出的优越感的背后,隐藏着一种自卑感,进而会发展成为自欺欺人的状态,即对自我和外部失去真诚。

那些,最初的自卑是如何出现的呢?当一个问题出现时,当事人无法通过努力来应对,并坚信自己无法处理或解决该问题,此时产生的就是自卑心理。与之相应的,当事人会激发起补偿行为来获得优越感(很少有人大大方方的承认吃亏是福),但这些补偿同样未能解决问题 ,反而使得问题被隐瞒,直到不可收拾。长期以往,带来后果是:当事人会经常犹豫不决,遇事退缩,寻找各种借口,无端愤怒,甚至人生失意。

这些是自卑感带来的坏处。但是,自卑感对于当事人来说,也有一些潜在好处,比如预知一些可能危及至生命的危险等等。

如果能克服自卑情结,便是人生赢家无疑。

克服自卑感,其实应从建立起能让自身获得正确优越感的适格目标开始。而不是简单自我麻醉自我打气用成功学的一套方式来激励,那基本上最终都有势得其反的。严重者,可能会带来比如失意不活的想法等,所以务必警醒。

阿德勒的建议是:通过让合作中成功属于你,加入服务于人类的合作活动中,全身心参与,就是克服自卑感的最佳途径。

从这方面业看,公益活动、加入志愿者行动等等,可能都是助益我们克服自卑感的好机会。

至于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自卑感可能存在于一切智慧生命中,情感越丰富和行动越广泛的物种,自卑情结可能会更为发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