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郭嘉与诸葛亮谁的谋略强?(诸葛亮远胜郭嘉:官职、谋略、军功上的差距)

诸葛亮远胜郭嘉:官职、谋略、军功上的差距

当然是诸葛亮。

几乎现在很多人都认为郭嘉非常强,甚至超过了诸葛亮,而事实上,诸葛亮比郭嘉高了远远不止一个档次,郭嘉被严重高估了,而诸葛亮被严重低估了。

第一,从官职上看。

郭嘉在曹魏阵营中的角色是什么?最高是军师祭酒。

曹操阵营之中,有非常多的谋士。荀彧、程昱、戏志才、荀攸、许攸、郭嘉、贾诩等等,郭嘉在曹魏阵营中的作用,在于出计谋。

而在军事祭酒这个官职下,有哪些人呢?董昭、薛洪、侯董蒙、王粲、傅巽、王选、袁涣、王朗、张承、任藩、杜袭。

可见,军师祭酒不是一个非常高的官职,郭嘉也不算曹操的第一谋士。

《三国志》记载:“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可见,在正史之中,曹操的第一谋士是荀攸和贾诩,出谋划策,无一遗策,并不是郭嘉。

而诸葛亮是什么职位呢?丞相。

诸葛亮在蜀国,是仅次于皇帝的官职,位高权重,掌握军事大权,政治大权。

说白了,诸葛亮在蜀国,相当于总理级别的人物;而郭嘉,只不过有为曹操出谋划策的权力而已。

第二,从谋略上看。

郭嘉出的计策,理论,最巅峰的,就是《十胜十败论》

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於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原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於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

这个《十胜十败》论,看得出来,是给曹操吃的定心丸。意识说,曹老板不要怕,袁绍并不可怕,你有你的长处,袁绍有他的短处,你可以以少胜多,没问题。

这个《十胜十败论》,是分析,是解构,但并不是规划蓝图,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比,还相差甚远。

而诸葛亮的《隆中对》,不仅给刘备规划了一条可行性非常高的战略路线,并且刘备能靠这个计划实施,而且成功了。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那时,诸葛亮27岁。

那时,刘备46岁,一事无成,甚至连自己的土地都没有。

在刘备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诸葛亮为刘备规划出了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这是非常厉害的。

而刘备仅仅用了14年的时间,就按照诸葛亮制定的方针攻下荆州、益州称帝,成为一方霸主。

27岁的诸葛亮,用自己卓越的预见性和战略意识,如同预言家一般造就了《隆中对》,而《隆中对》也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就这一点而言,《隆中对》远胜于《十战十胜论》。

第三,从军功成就上看。郭嘉的成就,在于能准确为曹操判断。

比如劝曹操打袁绍、打吕布、离间袁氏兄弟和突袭乌桓。

而诸葛亮的成就,远远在于郭嘉之上了。当然,我们抛开《三国演义》,只谈《三国志》中的记载。

首先,诸葛亮谋划了《隆中对》,劝刘备联吴抗曹,三分天下;先占领荆州,再攻打益州——拿下这两个地方,可以兵分两路攻击曹操,又可以守住天险。

诸葛亮率领张飞、赵云,参与入川,下成都,攻刘璋于巴郡,定巴东、巴郡、江阳、犍为,得城约十七座,又攻广汉,拔德阳,下成都战役,诸葛亮和刘备攻打刘璋,定广汉、蜀郡,得城约二十四座。

刘备死后,诸葛亮位居丞相,先是征服云南孟获,后又六出祁山,军功显著,蜀国的人口相当于魏国的十分之一,但诸葛亮却斩王双、杀张郃,打了几场漂亮的胜仗。

除了大意失街亭,正面交锋均无败绩。

在治理国家方面,诸葛亮赏罚分明,事必躬亲,并且平衡了蜀国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的利益,蜀国上下,无人不服。

在治军方面,诸葛亮善于研究军事阵型,发明了八阵图。在军事理论著作上,《南征》 、《北出》、 《兵要》、《传运》 、《军令》、《便易十六策》这些著作都流传千古,三国里无人能及。

在发明方面,八卦阵、诸葛连弩、木牛流马等世人津津乐道的发明,都是历史可考,并非《三国演义》杜撰。

在著作方面,诸葛亮两篇《出师表》名震天下,“常使英雄泪满襟”,《隆中对》和《出师表》都是现在中小学生必背的课文——请问郭嘉有么?

第四,诸葛亮和郭嘉基本无可比性。

郭嘉之所以在现在有那么多人觉得牛,是郭嘉总是能给曹操正确的建议。

如果郭嘉活过了赤壁之战,也一定会对曹操说,此战必败,不可枉然前进。所以曹操才在战败之后哭郭嘉。

而诸葛亮是出色的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逆天改命,直接改写历史的人物。

在东晋,诸葛亮被加封为【武兴王】。

在唐朝,诸葛亮与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并列,封为【武庙十哲】。

在宋朝,诸葛亮被列为忠臣在庙堂上祭祀。

司马炎、李靖、杜牧、杜甫、苏轼、努尔哈赤、康熙、乾隆等人都对诸葛亮有较高的评价。

这是郭嘉再活三百年都达不到的高度。

所以,《三国演义》将诸葛亮神话了,反而让人低估了诸葛亮的实力。

而《三国演义》记载的郭嘉总能给曹操出色的判断和建议,让大家严重高估了郭嘉的实力。

所以说三国第一谋士永远是诸葛亮,跟郭嘉基本毫无可比性,无论是军功,战绩,谋略,著作,发明,后世的影响,诸葛亮远远碾压郭嘉!

《十胜十败论》vs《隆中对》:郭嘉和诸葛亮的策略论对比

《十胜十败论》vs《隆中对》

在著书立说方面,郭嘉在历史上有记载的是《十胜十败论》,有些人说从这篇文章上就能看出郭嘉比诸葛亮强,因为郭嘉说曹操能赢,曹操就真的打败袁绍了。

但诸葛亮的《隆中对》则帮助刘备从一个三流小军阀,一直推到了三分天下的君王位置。

当然,三国时,许多人都做了类似的战略规划。比如,鲁肃、甘宁和周瑜,但他们的构思,始终是构思;而诸葛亮的隆中对,在整整十二年后,完全实现了——公元219年,刘备平了汉中,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关羽从荆州北伐,打得曹操意欲迁都…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提出了曹操的十个胜点: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

总结起来就是:曹公就是好啊就是好,不是小好是大好。把曹操吹得都有点不好意思: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

然而真正到了官渡大战的决战时刻,郭嘉干嘛了呢?《三国志》四个字:从破袁绍。跟着曹操一起打败了袁绍。

这就没了?没了。

相比之下,曹操的另一位大牛——荀彧,在对袁绍集团的预判上显然要精确很多: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逄纪果而自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后来果然袁绍集团的几个重要谋士开始互相撕逼,审配抓了许攸家人,导致许攸一气之下,投奔了曹操;田丰公然顶撞袁绍,被下了大狱,官渡之战后被赐死;颜良文丑也是一战授首。

官渡之战中,荀攸、贾诩等人都献出了重要计策,而郭嘉,就四个字:从破袁绍。

再来看《隆中对》,文中指出了敌人的战略优势(曹操实力强大,还有天子法统),指出了可以团结的力量(孙吴),指出了可以占领的地区(刘璋暗弱,刘表守不住荆州),指出了本方的战略优势(民心所向,仁德),指出了如何具体实现占率目标(联吴抗曹,待天下有变,两路出击,平定北方)。

对比来看,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更像是NBA比赛前的更衣室训话,高喊一些诸如“合理投篮”、“相信队友”、“全力以赴”、“we can do it!”的话激励士气,至于具体比赛怎么打,他没说。

诸葛亮的《隆中对》则是球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规划书,怎么经营球队,怎么挑选新秀,怎么买卖球星,怎么维持收支平衡,几年之内进季后赛,几年内进西部决赛,几年内拿总冠军。

而且,《隆中对》没实现吗?刘备照着诸葛亮的战略走,果真三分天下,虽然因为当家球星职业生涯提前报废(关羽、刘备之败)导致蜀汉失去了问鼎总冠军的机会,但诸葛亮的规划,让他们从一支半业余球队变成了NBA豪门,也是不争的事实。

郭嘉27岁投奔曹操,38岁去世,在曹操手下一直担任军师祭酒一职,军师祭酒到底算是什么官职,一直都有争议,但往大了说,就算是参谋长,没有实权的那种。

巧合的是,诸葛亮也是27岁辅佐刘备,他38岁的时候在刘备集团是什么地位呢?

官至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刘备外出的时候,诸葛亮负责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也就是说,刘备不在,诸葛亮就是成都扛把子。

历史评价

肯定会有郭嘉的粉丝反驳,诸葛亮在刘备那儿地位高,是因为刘备集团人才少,不像曹丞相这儿人才济济,弱队的核心球员到了豪门球队,可能也只能打替补。

那咱再看看历史评价,《三国志》里只有两位臣子单独列传,一个是陆逊,另一个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传排在《蜀书》第五,前四都是帝王家谱,也就是说,除了皇亲国戚,就是诸葛亮,高于关张赵马黄等人。

而郭嘉的列传排在《魏书》第十四,和他并列的是程昱、董昭、刘晔、蒋济等,在郭嘉前面的人有:

陈寿在给诸葛亮写了万字大传之后的评价我以前贴过,这次就不说了。

讲个故事:陈寿评价诸葛亮时除了夸奖之外,也批评了一下他,说他在奇谋妙策方面不怎么擅长,到后世唐朝修《晋书》的时候,史官觉得陈寿这句批评太扯淡,于是不知道从哪找的资料说陈寿他爹当年是诸葛的部将,被诸葛亮责罚过,所以陈寿怀恨在心,在写史书时故意抹黑诸葛亮。

这足以看出在史官眼中诸葛亮的地位,而且历代的政治、军事界名人,从死敌司马懿到东晋的皇帝,没有一个不对诸葛亮赞不绝口的,唐代军事家李靖更是称诸葛亮是“三国唯一名将”。

当然了,古人对郭嘉的评价也不低,只是说起他的时候往往都是和程昱、贾诩、荀攸等人一起说。

古人心中谁的地位更高,谁更厉害,不用我说了,当然了你也可以说古人都被《三国演义》洗脑了。

诸葛亮的主要才能体现在法律制定、税赋收入的分配、人事任免、政策执行、财政预算这些至关重要却又乏味无聊的东西,是没法在小说中表现,否则罗贯中把《三国演义》写得跟新闻联播一样,大家也就看不下去。

而对外作战也是这样,调兵遣将、兵种配合与制衡、后勤保障这些细致的东西老百姓不爱看,也看不懂,所以只能一些打仗就是两方主将大战三百回合,“沙场苦斗貔貅将,旗下闲观草木兵”。

不幸的是,这些没法引人入胜的能力,恰好是诸葛亮最擅长的领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