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逝世后,六国为何响起一片哀嚎悲痛声去吊丧?(秦昭襄王去世:六国庆幸之余尽显敬意)

秦昭襄王去世:六国庆幸之余尽显敬意

秦昭襄王就是历史中完璧归赵中拿了和氏璧却不想办事的那位,他逼死了战神白起,和楚怀王谈判时谈到一半把人家囚禁起来作为人质,在很多历史故事中,秦昭襄王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面角色,因为囚禁楚怀王,所以齐楚两国联合征讨秦国,也由于秦昭襄王晚年时一系列的政治失误,给魏安釐王带来了复兴魏国的契机,但不可否认的是秦昭襄王打下了秦朝统一大业的基础,秦始皇正是在秦昭襄王的基础上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

公元前251年,在位56年的秦昭襄王去世,然而对于六国来说,这 却一个值得庆幸的日子,大家都狠狠地出了一口气,终于不再被这个老家伙整日追着打,所以不仅没有垂头丧气,反而歌舞升平,普大喜奔。

对于秦庄襄王的儿子来说,同样也是一件大喜事,太子嬴柱终于熬到了父亲去世,可能再熬几年自己真的会先走一步,但嬴柱命运也挺凄惨,好不容易把大哥悼太子给熬走了,可能继位后太过高兴,登基只有短短三天就驾崩了,所以无论是秦昭襄王还是嬴柱的去世,对于战国七雄来说都是十分高兴的一件事情。

按照古代习俗,每个国君去世,山东六国都需要派使者前往吊唁,这是自春秋时代开始盛行的基本礼节,没有任何特殊之处,秦昭襄王去世了,其他国家也正常派使者出访。

韩王当时就身穿丧服到秦国吊唁秦昭襄王。当时秦国刚刚征服韩国魏国,两国不得不对其称臣,韩国曾被被秦惠文王打得满地找牙,夹在各国之间苟且偷生,所以十分为难,秦昭襄王时对韩国重点打击,因此韩王穿着盛大的丧服进行吊唁,一方面表示自己继续臣服,另一方面跪地求饶,希望秦始皇放过韩国,给他一条生路,所以哭的格外用力,更像是为自己而哭。

魏国经历了邯郸之战,又有信陵君联络各国,与赵国的关系十分亲近,所以不愿自降身份巴结秦国,这也是诸国中普遍的一种心态。

说起秦昭襄王,他是一个非常能忍的国君,秦昭襄王姓嬴,属于赵氏,名为则,又名为稷,稷有百谷之长、社稷江山之意。秦昭襄王年轻的时候,大哥赢荡暴毙而亡,赢稷无奈地被父亲送到了赵国当质子,后来有幸被赵武灵王送回秦国,经历一番操作之后当上了皇帝,实属难得。

可是秦昭襄王执政之初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当时他的叔叔樗里疾、妈妈宣太后(也就是俗称的芈八子)舅舅穰侯魏冉共同执掌朝政,等到叔叔樗里疾去世后,大权落到了宣太后和魏冉手中。

秦昭襄王虽然是秦国的皇帝,但是他没有什么事儿,每天清闲得要命。宣太后为了秦国的基业,不惜主动献身义渠君换取北方少数民族的支持,最后在晚年除掉了义渠君,为秦国执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舅舅魏冉提拔了一代杀神白起为,秦国开疆万里,不断蚕食六国领土。

在秦昭襄王执政期间,发生过五国伐齐、伊阙之战、灭亡义渠、鄢郢之战和长平之和长平之战,其中只有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罢免魏冉之后,亲自主政完成的,因此他的政绩得益于宣太后和魏冉强大的执政能力。

秦昭襄王41年,魏国人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专政的危害,同时建议采用远交近攻战略,秦昭襄王同意让范雎当宰相,罢免了魏冉,此时齐国衰弱,楚国被严重削弱,秦国已经具有一统江山的潜力。

虽然秦昭襄王在位之时没有特别突出的功绩,但是他善于把握时机,任用人才,还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特点,就是秦昭襄王特别地长寿,活了整整75岁。

在三国时期,司马家的人并不是多么英勇善战,同样是因为司马懿实在是太能熬,熬死了天下英雄,最后成为了一方霸主,秦昭襄王时有了一统天下的资本,同样不是因为秦昭襄王夺目的雄才伟略,而是因为他超长待机,熬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君王。

秦昭襄王即位时,魏国韩国虽然衰落,但是自保依然不成问题,赵国正处于赵武灵王的强势期,燕国在燕昭王的恢复下,国力日渐增强,齐国也处于齐宣王的鼎盛时期,楚国楚怀王之前张仪戏耍,之后打败越国获得江东城池,也算略有补偿。

秦昭襄王去世时,韩、齐已经被击垮,燕国即将被击垮,而楚赵魏三国开始出现火并的趋势,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元气大伤,虽然邯郸之战击败了秦国,但明显已经处于颓势,燕国自从燕昭君去世后,经历了一系列的内战,基本上退回到战国中期的状态,最后还需要依靠刺客去抵挡秦国的征伐,齐国自复国以后元气大伤,基本上只能处于旁观者的姿态而没有能力参与战争,楚国灭了鲁国,从华中被赶到了华东,国力受到很大影响,基本上此后就一直陷入内战的困扰。因此秦朝一统天下水到渠成。

在历史上,六国合纵队形战争一共出现过5次。

在这些战斗中,秦国赢多败少,主要原因就是六国心不齐,每次打仗都是各想各家的好处,在长平之战时,本来魏国、楚国可以出兵出粮化解赵国危机,但是最终却没有实现,被白起杀神屠杀40万赵国大军,成为历史中著名的战役之一。

而白起在长平之战取胜后,本来可以迅速攻破邯郸,但是苏代游说范雎,成功让白起撤退回国,回来后白起对范雎心生怨恨,从此结怨,闭门不出。

后来范雎亲自上门请白起出战,还让白起数落了一番,白起以病重为由推脱不去前线,导致邯郸之战打败了范雎部队。范雎在朝堂之中失去了地位,不得不将亲信郑安平派上战场,趁机回复自己的地位,可是最后却依然战败还朝,所以秦昭襄王白起向着范雎,迁怒于白起,命令他立即启程,不得有误,在赶路途中,白起刚出咸阳,没过多久到达杜邮,急忙又发出一道指令,赐剑令白起自杀,白起仰天长啸一声自杀而亡,一代世名将就此陨落,不得不令人感慨。

秦昭襄王去世:六国诸侯虚情假意吊唁,实则欢庆秦国衰落

仅从史料来看的话,秦昭襄王去世之时,六国似乎都非常“悲痛”,各国纷纷前来吊丧。难道秦昭襄王的“功德”,真得能够感动其他诸侯国,对手也给予秦昭襄王足够的尊重吗?为何秦昭襄王去世之时,六国诸侯“嚎啕悲痛”地前去吊丧?

秦昭襄王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一共在位55年之久。秦昭襄王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掌握大权之后开始不断对外扩张,不断打击山东六国。山东六国基本上都受到秦军的打击。

公元前300年,秦军攻打楚国,斩首3万,杀楚国大将景缺。秦昭襄王将楚怀王骗到秦国,将其囚禁至死。楚怀王被扣押无疑极大侮辱了楚国。公元前298年,秦军攻打楚国,斩首5万,攻占楚国16座城。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白起进攻楚国,占领楚国的鄢城,第二年占领了楚国国都郢。鄢郢之战中,白起不仅屠杀了大量楚军,还淹死了几十万楚国百姓。鄢郢之战后,秦军焚烧了楚国的宗庙和先王坟墓,楚国被迫迁都到陈。秦国在楚国故地设置了汉中、黔中等郡。

公元前293年,秦昭襄王派军队击败韩魏联军,斩首24万。此后逼迫韩魏割让了宛城等大片领土。公元前287年,秦军占领魏国大片领土,第二年攻占魏国旧都安邑等。从公元前276年到公元前273年,秦军接连进攻韩魏,占领韩魏大片国土,斩首军队20多万。

公元前282年到公元前280年,秦军占领赵国大片土地,斩首2万。公元前273年,秦军再败赵军,斩首2万。长平之战,斩首赵军45万,赵国彻底衰落。公元前258年,秦军围攻战国邯郸。公元前256年,秦军占领赵国二十几个县,斩首赵军9万。

公元前285年,秦军攻打齐国,攻占了9座城池。公元前284年,秦国参加联军进攻齐国,齐国彻底衰落。

秦昭襄王对于六国的伤害远远不止这些。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到处出击,各个诸侯国都深受其害。秦昭襄王晚年,已经基本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局面,六国已经彻底衰落。山东六国的君主、臣民对于秦昭襄王肯定恨之入骨,巴不得他早点死。秦昭襄王去世,其他诸侯国肯定非常开心。这时候的“嚎啕悲痛”,自然有演戏的成分。

古代政客们的“哭”一定要看场合和情景。项羽杀了义帝,刘邦开心地不得了,但还是“哭”得非常伤心。与其说六国诸侯“嚎啕悲痛”,不如说六国举国欢庆。但是六国诸侯出于基本礼仪,也要“表演”一番。

战国时期,虽然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但是基本的邦交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互派使臣,也经常互遣质子。各个诸侯国之间也会经常出现政治联姻,比如秦国君主可能会娶楚国、魏国、赵国的女子。一个诸侯国如果有什么婚丧嫁娶,其他诸侯国也会派出使臣参与或者表示祝贺、吊丧等。

秦国的国君去世,出于基本的邦交礼仪,其他诸侯国需要派使臣代表君主表示“哀悼”,内心则未必见得伤心。听到秦昭襄王去世的消息,其他诸侯王可能会捂着被子大笑一番,然后再装作非常伤心的样子,派人到秦国去吊丧。各国的使臣,可能也会装作非常伤心的样子。于是便出现了史书中的“诸侯皆使其将相来吊祠,视丧事”。

秦昭襄王时期,不断打击六国,六国已经彻底衰落。各个诸侯国已经等同于郡县,再也没有能力挑战秦国的权威。有的诸侯国便想通过讨好秦国的方式,换得秦国欢心。韩国、魏国更是已经在“媚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几乎成了秦国的附属国。秦国出了事情,正是各国讨好秦国的最佳时机,也是拍马屁的最佳时机。所以,韩国才会表现地“最夸张”,君王亲自前往吊丧。

韩国已经表现地那么“夸张”,其他诸侯国自然也不敢怠慢,也纷纷派出丞相前往秦国吊唁。听到秦昭襄王去世的消息,山东六国肯定是既高兴,又兴奋,也看到了讨好秦国的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