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不是小菜一碟?(《隆中对》:诸葛亮为刘备解困,开创建国纲领)

《隆中对》:诸葛亮为刘备解困,开创建国纲领

当诸葛亮在隆中草堂面见刘备,为其态度的真诚,胸怀的磊落,以及虽身处逆境,但仍壮心不已的志气大为感佩,便也以坦诚相报,风发议论,将自己蓄谋已久的战略规划和盘托出。这就是诸葛亮为帮助刘备建功立业,而从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与条件出发,为他定身度造的战略构想和实施要点,被称之为《隆中对》,也叫《草庐对》。后世的相关人士,对孔明的这个《隆中对》评价甚高,认为其实质上,即是蜀汉一直奉行的建国纲领。若无《隆中对》的贯彻执行,就不可能有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而如若废弃了其中“联吴抗曹”的这一基本原则,也不会有蜀汉政权得以存续四十多年的光景。

那么,《隆中对》究竟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呢?首先,诸葛亮对于刘备当前的窘境给予了安慰和激励,并提出了人是决定事业成功重要因素的观点。诸葛亮以不久前发生的曹、袁“官渡之战”的事例,予以为证。他指出:“曹操敢于跟袁绍进行决战,相比来讲,他既名声微小,又少兵缺粮;但是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成为又一个以弱胜强的战例。这并非仅得自天意,而关键是仰仗于人的谋略。”诸葛亮以此激励刘备不必灰心丧气,只要自己能够审时度势,充分发挥所长,善于利用各种有利的主客观因素,是能够做到以寡胜众,达成转弱为强的目标的。

接着,诸葛亮对当前几股主要政治军事势力,进行客观对比分析,给刘备做出正确定位,并为他谋划出如何得以生存、发展的战略方向。诸葛亮就当前局势分析道:“北方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又有'挟持天子而号令诸侯'的政治优势,这样确实暂不可以与其针锋相对。东面的孙权盘踞于江东,已历经三代,其地势险要,民众归附,贤能的人才均为之尽力;对孙权只能联合而不能谋取。那么,荆州地域,它北以汉江及沔水为屏障,南可直达岭南(今广东省广州),东与吴会(吴郡及会稽郡,含今江西省)接壤,西方通往巴蜀(重庆及四川省),是一个战略上具有高度战略价值的地域。但是它的主人(指刘表)不知道如何利用,这恐怕是上天赏赐给将军您的资本,将军难道就无此意(占有)吗?而西部益州,关塞险要,沃野千里,乃天府之国,过去汉高祖凭借它成就了帝王之业。现在的主人刘璋,昏庸而懦弱,张鲁在北边的汉中,国富民丰,但张鲁却不懂得慰问抚恤,那里的有识之士,都寻思着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来统领他们哩!”

从以上诸葛亮的观点看,就是要刘备根据目前的客观实际出发,将“联吴抗曹”作为对外基本战略原则,以首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根据地,进而可与曹操、孙权形成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再而伺机谋求实现更大的目标。

最后,诸葛亮联系天时、地利、人和的三大成功要素,为刘备勾画出一幅成就霸业、复兴汉室的宏伟蓝图:“将军您既然是帝王之后,信义闻名天下,结纳英雄,思贤若渴,如果掌握荆州、益州,据守险要,在西边和好西戎,在南边抚慰百越,对外与孙权结为盟好,对内治理好政务,一旦天下形势有所变化,就命一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进攻宛城(河南南阳)、洛阳,将军亲自率益州之军出于秦川(攻占西安),到那时,百姓中哪有敢不箪食壶浆来欢迎将军的人呢?如果真是这样,霸业就会成功,汉室就会兴旺了!”

诸葛亮的这番议论,虽然只有区区三百多字(文言文),但对当时的天下大势作了简练、精辟的分析,提出了他的战略思想和策略主张,为刘备指明了一条切合实际的可行之路。后人将诸葛亮对刘备的这番谈话,称之为《隆中对》,也叫《草庐对》;它与当年韩信跟刘邦的一席谈话——《汉中对策》,虽然相隔了400年,但前后辉映,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谋略,也是当时正确政略战略的最高指导原则。

简言之,诸葛亮一是要刘备不可与曹操硬碰硬,因他已经拥有“百万之众”的强大实力;二是要暂且同孙权结为联盟,不能与之为敌,因他基础比较深厚;三是要占取相较弱势的荆州和益州为家,作为立业之本,形成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四是要内修政理,使无后顾之忧,对外结好盟友(孙权),使之成牵制强敌的重要力量;五是要选定适当时机(内部由弱变强,外部曹营动乱),分兵两路,以钳击之势攻向曹军,达成收复两京兴复汉室的目的。当刘备后来,施行了《隆中对》战略方针后,先后而占荆州,取西川,得汉中,自立汉中王,便成就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达到了他事业成就的最高顶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