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能不能打过张郃?

观点一

魏延和张郃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在诸葛亮时期,他们是活跃在关陇地区的一对敌手。张郃是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在其他将领凋零的情况下,他成为魏军的顶梁柱。而魏延则是刘备挑选的将领,他勇冠三军,善养士卒,也是诸葛亮率领的蜀军中最强的将领。

那么,他们如果交手的话,究竟谁能够打过谁呢?我们先从历史上两人的表现来看。两人虽然都活跃在一个战场,可是有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两人的交集很少。这也许和双方的主帅有关,不想让自己的主要将领发生危险。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本来在街亭之战的时候,魏延是有机会和张郃交手的。可是,由于诸葛亮任用了马谡,使得两人失去了交手的机会。马谡在街亭被张郃打败,使得诸葛亮被迫撤军。这使得诸葛亮对张郃过分重视,不让魏延有单独和张郃交手的机会。

后来在阳溪之战的时候,魏延独自领兵,面对张郃、郭淮等将领,他声东击西,灵活机动,使得张郃等人判断失误,眼睁睁看着魏延西上羌中。在归途中,魏延又以弱胜强,大败郭淮,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在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在卤城之战的时候,张郃攻打王平的营寨,而司马懿攻打诸葛亮的营寨。结果张郃没能攻下王平的营寨,而司马懿则被魏延等人打得大败而逃。这一次魏延又没有能够和张郃交手,不久张郃就在木门道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而死了。

从历史上来看,魏延没有能够和张郃交手,不过以张郃打败马谡和魏延打败司马懿的战绩,以及在阳溪之战中两人的表现,魏延要比张郃稍微强上一筹。

这是因为,虽然作战上郭淮不如张郃,但是在汉中之战中,夏侯渊战死后,是郭淮推举张郃领军稳定军心,并且将军阵布置在远离岸边的阵地,使得刘备不敢渡河趁胜扩张战果。这样的将领被魏延轻松击败,可以看到魏延的军事能力。

如果我们从《三国演义》中双方的交手来看,似乎魏延要比张郃稍胜一筹。在《三国演义》中,魏延和张郃交手过两次,而有趣的是,这两次是各自诈败。

第一次交手是街亭之战中。当时马谡被打得大败而逃,张郃率军在后面追赶。半路上杀出魏延,放过马谡,迎战张郃。张郃回军就走,将魏延引入埋伏。多亏王平相救,魏延和王平才杀退魏军。

第二次则是在木门道中。这一次魏延和张郃的角色调换了一下。诈败的是魏延,而追赶的是张郃。在这一次,魏延和关兴轮番几次和张郃交手,可每一次都交手十个回合左右就败走。慢慢将张郃引入木门道。最终,张郃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被射杀在木门道中。

我们从这两次交手可以看到,魏延和张郃在街亭的第一次交手,张郃是没有交锋就撤退,引魏延进入张郃、司马懿、司马昭的埋伏。魏延在三人的夹攻下不得突围,幸而有王平的救援,才杀退敌军。在这里,魏延和王平两人合力能够杀退张郃、司马懿和司马昭三人,魏延的武力应该高于张郃。

在木门道诱敌的时候,魏延和关兴轮番和张郃交手,以诈败引诱张郃。我们在这里看到,关兴和魏延一样,都是十个回合左右就败走,张郃也奈何不了这两人。我们从这里已经可以感觉到,张郃已经老了,武力已经大幅度降低了。

在这个时候,魏延已经比张郃的武力高,不过高的程度有限,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取胜。所以,为了彻底消灭张郃和他部下,还是采用诸葛亮的计策为上。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从历史上和《三国演义》中的记载,都可以得出这个结论,魏延比张郃要稍胜一筹,可以打败张郃。不过,魏延比张郃强得还是有限的,如果能够经过足够长时间的较量后,魏延能够战胜张郃。不过如果交手的时间短的话,两人基本表现为平手状态,魏延不能在短时间里打败张郃。

观点二

品读《三国演义》,很多读者可能都猜想过,曹魏五子良将中,活到最后的张郃,在人才凋敝的三国后期,本该大显身手,甚至天下无敌才对。但是蜀汉有一位名将,却与他平分秋色,两人谁也奈何不了谁。这位蜀汉名将不是别人,正是在五虎将相继去世之后,成为蜀汉新的顶梁柱的魏延。

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一直倚重的是魏延的骁勇,曹魏方面抵御北伐的司马懿麾下,最拿得出手的大将,则是张郃。按理说,张郃成名比较早,曾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又是五子良将中的一员,不管是作战经验,还是其他,都应该比魏延更胜一筹。可是,还是无名小将时,就敢单挑荆州名将文聘的魏延,也不是什么软柿子。因此在北伐的战争中,两人一次又一次的交手,一次又一次的斗智斗勇,却谁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不过,他们二人却也没有纠缠到最后,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在退兵的过程中设下了埋伏,司马懿派人追杀时,张郃不顾众人劝阻,坚持主动请缨,最终与自己的一百多员部下,一起被射死在了木门。小说第一百零一回中写道:“此时天色昏黑,一声炮响,山上火光冲天天,大石乱柴滚将下来,阻截去路。郃大惊曰:‘我中计矣!’急回马时,背后被木石塞满了归路,中间只有一段空地,两边皆是峭壁,郃进退无路,忽一声梆子响,两下万弩齐发,将张郃并百余个部将,皆射死于木门中。”

这样一位名将阵亡,不管是曹魏阵营,还是与他们敌对的蜀汉阵营,都会有明显的反应,小说中也的确交待了张郃的主将司马懿,以及魏明帝曹叡的态度,二人都对张郃的阵亡,惋惜不已,甚至曹叡还为此流泪叹息。而诸葛亮却有些“得了便宜卖乖”,他在射杀张郃之后,不仅没有松一口气,反而因为被射杀的人不是司马懿,而感到不满,可见演义中的诸葛亮,对张郃是轻视的,根本不像真实历史上那样,“自诸葛亮皆惮之”。那么,与张郃算是老对手,甚至亲手将张郃引入了埋伏的魏延,又是什么态度呢?是惋惜失去了对手,还是洋洋得意?

在张郃刚刚阵亡的时候,小说中倒是没有明确的交待这一点,但是,到了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时候,他却说了十九个字,表明了他对张郃之死的态度。那么,魏延到底说了什么呢?原来,在演义中魏延是一个脑后有反骨的小人,因此诸葛亮去世之后,他先是打算降魏,之后又打算拥兵自立,动了叛乱的念头,在面对曾经的同僚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丞相在日,我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这句话体现了魏延的张狂,也体现了他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无所畏惧。

但是,“天下谁敢敌我”一言中,却也表明了,他认为普天之下再无对手。试想,如果一直与他难分胜负的张郃还在,他还会这么说吗?还会这么狂吗?答案是否定的。当然也正因为这句话,可以看出魏延比张郃还是要差一些的,因此他的话中,我们不难推断出,面对对手张郃的去世,他不是再无敌手的落寞,而是天下无敌的兴奋,也就是说,对于张郃被射杀一事,他并没有惋惜的感觉,仅仅是高兴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