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凉州在如今什么地方(历史上的凉州现在是哪里?)
观点一
首先夸一下凉州,说凉州为大汉强盛立下半数以上功劳,不算夸张,也不开玩笑,我这可是有根据的。其次,三国凉州和汉朝凉州并不一样,由于战乱,有一些地方已被占领了,管辖地并不稳定,说汉末凉州可能更合适点。
第一,大汉兵源重地
东汉时期凉州一地包括: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安定郡,金城郡,陇西郡,天水郡,安定郡,北地郡等地区。说汉朝兵源重地,一方面是凉州不仅面临匈奴入侵,还时常有羌人作乱,是汉朝主要的作战之地,因此凉州民风彪悍,战力强悍,经常整军备战,抵御外敌。
另一方面就重要了,汉朝中央军是标准的野战军,历次大战都作为主力出征,兵源点名除三辅之地外,多在六郡之地挑选兵源,包括天水、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其中四处属于凉州,且当时皇帝亲军羽林和虎贲两支,也只在六郡选兵,可见凉州军的强大是有历史根源的。
第二,凉州名人辈出
凉州在汉朝三国时期,出现大量名将,文武都不弱。说文,有马融,马日磾,班固,班彪,李恂,贾诩,李儒等等,说武将就厉害了,李广一族,皇甫一族,凉州三明包括,皇甫规、张奂与段颎,还有赵充国,甘延寿,姜维,鞠义,董卓,马超等等,可以说有汉一朝,凉州籍名将就没停过,这些人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
第三,地名变迁
凉州最早是叫雍州的,后改为凉州,且地方也有所减小,像所谓三辅地区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属于雍州的,但后来撤销。严格来说马超等人,不算是凉州人,扶风锦马超,都听过,这是属于司隶地区,不过他还是自认凉州人,说明凉州的概念在当时不完全是靠我们现在看到的地图来区分的。到了三国时期,原来的北地郡等地也被占领了,具体不好区分,以汉末时期的凉州来分辨,相对稳妥。
往西就到玉门关地区,西北方向以居延属国地区,现今约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约17公里。最南的武都郡,约在甘肃省成县,北地郡则经常改治所,汉末最终在宁夏彭阳县一带。具体区域,现在的“凉州人”一定更清楚,就不献丑了。
观点二
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今天我们就去马腾,马超,董卓,韩遂,马岱这些三国牛人的故乡「凉州」去看一看。
中华九州,先雍后凉
凉州,随之而来的还有西凉,雍凉等字眼,所以要说凉州,就不得不谈雍州,要谈雍州,就不得不谈「中华九州」的由来。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 13 个监察区。包括冀州,幽州,并州,豫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益州,凉州,朔方及交趾,即「十三刺史部」。
汉武帝在参照古九州的基础上,也做了一些调整,其中一点就是将雍州改为凉州。古籍中的雍州包括今陕西全部,甘肃,宁夏,青海及新疆部分地区,而汉时首都在长安,长安周边地区归属「司隶校尉部」管理,故凉州的地理位置范围比雍州要小一些。
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凉州的郡治一般都在今甘肃省武威市,古城姑藏,我们比较熟悉的甘肃酒泉,张掖等地区均在其管辖范围之内。
凉州是汉羌交接融汇地带,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中原王朝能直接管理的最西北地区和军事重镇。汉武帝时期出使西域或出击匈奴,很多时候都是从凉州出塞,包括霍去病出击匈奴,李广利出击大宛等。
凉州因为是民族融合部,所以民风彪悍,悍不畏死,又由于游牧部落的存在,当地民众的战斗力十分强悍,有「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之说。
东汉末年,董卓之所以能顺利入京把持朝政,便是借助西凉地区的军事力量。后来马腾韩遂马超等之所以能够割据一方,亦是如此。
一直到近代民国时期,盘踞青海,宁夏等地的马鸿逵,马步芳的马家军依然十分彪悍,红军西路军的失败便与其有关。到了解放战争后期,中国野战军横扫大西北,最终彻底摧毁了马家军。
北有姑臧,南有建康
凉州长期作为中原王朝的西北大门和重要的军事要塞,成为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黄金节点。
三国时期魏蜀对峙时,凉州依然是双方非常重要的战略地盘。特别是蜀汉,一直希望利用马超马岱等在西凉的影响力,向西凉渗透。在蜀汉,马超,魏延乃至后期的姜维都一直遥领凉州刺史一职,可见蜀汉政权对凉州的重视。
西晋灭亡后,北方进入「五湖乱华」的大混战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中原战火涂炭,凉州因其远离中原,成为北方相对安宁的地方。大批北方士族和战乱中的平民百姓纷纷西迁凉州,特别是凉州的首府姑臧(武威)。
中原人口的大量迁入,带去了先进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姑臧一时繁荣无比,与东晋首都建康有「北有姑臧,南有建康」之说。在唐朝时,凉州首府姑臧更成为唐朝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古凉州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脉络,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节点。古凉州地区,今甘肃西部的武威,酒泉,张掖等地,必然也会借此东风蓬勃发展,并带动甘肃及西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观点三
三国时期的凉州是东汉十三州之一,十三州分别是:冀州、并州、幽州、青州、兖州、豫州、司隶、荆州、益州、扬州、交州、徐州、凉州。
州本来是监察区,东汉将天下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然后中央政府派出刺史出刺各州, 监察地方官员,到了东汉末年,州就成为当时的一级行政区,相当于今天的省,但是管辖的地区比今天的省还要大一些。
凉州是三国时期最西边的一个州,除了东边与司隶及益州交界外,其它三面都与外族交界,周边尽是鲜卑、匈奴、羌人、氐人,是一个汉胡杂居的地区。
凉州下辖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西海郡共七郡44县,凉州包括今天的甘肃大部、宁夏一小部、青海一小部地区。
凉州的最西边是敦煌郡,位置在今天的甘肃省的敦煌市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到酒泉市安西县一带,而敦煌郡的最西边就是著名的玉门关,出了玉门关再向西走,就进入当时的西域边界,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
凉州的最北边是西海郡,位置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及周边地区,最北边到达今天蒙古国的边境地区。
凉州的最南边是金城郡,位置在今天的甘肃省兰州市周边、永登县及青海省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一带。
凉州的西南边是西平郡,位置在今天的青海省西宁市周边、化隆回族自治县、
海东市等周边地区。
凉州的最东边是武威郡,武威郡算是凉州最大的郡,位置在今天的甘肃省武威市周边、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靖远县、白银市会宁县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部,这里也是凉州最核心的区域,同时也是凉州的治所。
凉州的中部是酒泉郡和张掖郡。
酒泉郡位置在今天的甘肃省玉门市、嘉峪关市、酒泉市及周边地区。
张掖郡位置在今天的甘肃省的张掖市、民乐县、山丹县、高台县、宁泽县等周边地区。
凉州的位置虽然在东汉的最西边,但是凉州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著名的河西走廊就在凉州境内,同时凉州算是整个东汉最为有名的产马区,中原地区半数以上的战马都产自出凉州。
凉州自古就是兵家战略要地,周边少数民族杂居,胡汉混居,因此自古以来,凉州地区民风彪悍,好斗善勇,东汉末年凉州地区出了不少名将及乱世枭雄,如董卓、贾诩、郭汜、张绣等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