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小舅子麋芳为何最终投降了东吴
观点一
糜芳竟然选择叛变,这绝对是三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事件之一,而且至今后人也无法理解,这个曾多次在绝境中仍然坚定不移地选择跟随刘备的人,为何在刘备进入巅峰之时,却选择了叛变?
而上千年来,后人查找原因,所能明确从史料中找到的原因无非是大家熟悉的那一条:
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从《三国志》当中的记载来看,公元219年7月发起的襄樊战役中,糜芳从一开始就摆出一副拖后腿的状态,关羽率领数万北伐官兵在襄樊前线作战,而身为南郡太守的糜芳却无法保证足够的军需物资补给。前方的战事很可能会因为物资短缺而临时终止,所以收到消息后的关羽才会愤怒地说出了那一句“等回来我再收拾你们”!
所以很多人一直持有这样的一种观点:糜芳是因为无法保证后勤补给,又害怕事后其遭到关羽的清算,所以才向东吴集团投降。
但是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恐怕忽略了一个关键的细节,那就是219年12月,正在北伐前线的关羽和他的荆州兵团,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南下撤退?答案并不是因为此时的物资已经短缺,而是东吴的吕蒙军队已经攻进荆州长达一个月之久!
是岁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也。
也就是说,倘若东吴集团在襄樊战役期间并没有对荆州发起偷袭,而关羽最终因为粮草不济而被迫放弃襄樊前线的战果,南郡太守糜芳一定会为了这个结局而吓得半死,毕竟战争终止的责任100%的出在了自己的身上。
可倘若关羽的粮食补给陷于紧张,但此时还能勉强维持,偏偏这个时候吕蒙率军对荆州三郡发起偷袭。那试问留守后方的糜芳,到底是惊恐还是惊喜呢?
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得到答案,当收到东吴偷袭的消息后,糜芳不但不会后怕,反而还会高兴不已。原因也同样很简单:关羽马上就要退兵了,而退兵的责任可不是自己造成的!
倘若粮草不济导致关羽退兵,我糜芳需要承担责任!
但现在这个危机没到,关羽就因吕蒙的偷袭而被迫提前撤退,那这责任可跟我糜芳一点关系都没有,要不是你关羽拉走了主力部队,吕蒙哪有胆子进行偷袭?
换言之,这个时候的糜芳根本不会担心未来自己会遭到关羽的清算,因为这一切的责任,全都是关羽造成的!那请问糜芳还会因为害怕惩处,而选择向东吴集团投降吗?所以他的叛变,绝对是另有原因!
那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至少笔者认为,他投降的真正原因可能有两个:
1、自己的确抵挡不了。
2、东吴给出的价码够大。
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都误以为蜀汉集团掌控的荆州只有两个城市,即江陵和公安。两城皆因糜芳和傅士仁的投降而落入东吴之手,导致正在前线的关羽瞬间失去了自己的大后方。
但事实上,在荆州三郡这个广阔的地域里,江陵和公安也只不过是这个区域的两个城市,在真实的历史上,两城的投降并没有让关羽立刻陷入绝境。真正导致荆州兵团陷入困境的原因,是由于219年11月到12月,攻入荆州境内的东吴完成了以下的军事成果:
1、吕蒙在控制公安和江陵的同时,另一路的陆逊直接率水军顺长江向上游挺进,直接控制了三峡峡口,锁住了荆州三郡通往益州的水路和陆路通道。
2、与此同时,陆逊率军从长江北岸登陆,击溃了东三郡南乡地区企图救援的援军(孟达刘封没有救援的说法并不存在),又同样锁死了荆州三郡通往东三郡的道路。
正是因为在一个月之内出现了这样的变化,在得知后方偷袭,却坚持留在襄樊前线长达一个月的关羽,才被迫于第二个月选择南下撤退。但此时为时已晚,因为作为孤军的他,已经彻底失去了返回益州的机会。
而这个结果是不是让大家很熟悉?因为三年之后的夷陵之战,刘备主力兵团大败之后,驻扎在长江以北的黄权兵团,就是因为被切断了返回四川的道路,才被迫选择投降。而这也就意味着,三年前的糜芳或者傅士仁即便选择不投降,伴随着通路的被切断,两人也只会重蹈跟黄权一样的覆辙。
所以吕蒙偷袭荆州三郡之战,最大的败笔并不是糜芳投降,而是关羽贸然带走了守卫长江的荆州水军,导致荆州地区控制的长江流域完全不设防,东吴水军可以自由直上,这才给了对手一个包抄的机会。
由于此时的糜芳是南郡太守,他不可能不知道战前关羽已经带走了长江流域的水军。因此,当他看到长江流域密密麻麻的布满了东吴集团的水军船队时,他就已经意识到了大势已去,投降已是必不可免的选择!
但陷入绝境恐怕并不是糜芳投降的唯一原因,至少从历史留下的痕迹来看,糜芳很有可能在战前就已经与东吴集团取得了联系,并且充当了内应!
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
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
诏齐督麋芳、鲜于丹等袭蕲春,遂生虏宗。
从东吴大臣虞翻留下的两句话语来看,当年吕蒙兵临江陵城下时,城中真正想投降的只有糜芳一人,城内的蜀汉将士皆想与东吴决一死战。而在糜芳归降东吴之后,虞翻更是抨击糜芳是一个赠送敌人两座城池的叛徒。从这些细节来看,糜芳很可能早就暗地里选择了叛变,甚至在吕蒙进攻公安的过程中,他也有可能起到了内奸的作用。否则虞翻不可能给他扣上“两个城池”的帽子。
至于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他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也成了我们永远也解不开的谜团。
但随后有关糜芳的结局是什么?答案也许让很多后人感到愤恨,他并没有如同小说一样,在夷陵之战中被孙权送回刘备处进而遭到处决。在投降东吴之后,这个从来没有掌控过兵权的糜芳,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东吴的将军,甚至还率军参与了东吴集团的东征西讨。
而这种待遇,不管是他还是哥哥糜竺,谁也没有在蜀汉政权中享受过!
在刘备平定益州之时,糜竺受到了安汉将军的封赏,但这个封号也只是虚名,糜竺终其一生也没有掌控兵权。而弟弟糜芳,虽然最巅峰的时候官拜南郡太守,但这也只是一个三国时期行政官员的职位,虽然掌控着物资管理,但在三国这样的战争年代,没有兵权会意味着你没有实权。
而他到了东吴之后,却成为了带兵的将军,那么很显然,在此前的那场不为人知的秘密谈判当中,东吴集团给予了更高的筹码。
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糜氏家族早年在徐州世代经商,巅峰之时甚至拥有巨亿家产和上万的奴仆。按照这样的家底来推算,糜氏家族的商业范围很可能不仅局限于徐州,也包含周边区域。而东吴集团掌控的扬州地区与徐州紧密相连,所以也不排除存在另外一个可能,那就是糜氏家族在扬州地区也有资产和家族子弟,倘若孙权以此作为诱饵来引诱糜芳,许诺归降之后,可以由他来统领这些家产和人员,本来就是商人的他恐怕也会心动的!
观点二
糜竺和糜芳兄弟俩究竟多有钱呢?《三国志,糜竺传》是这么描写的:
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巨亿。
也就是说糜竺和糜芳的祖先一直在做生意积累财富,到他们这一代的时候,光给他们家打工的仆人,就达到了上万人,资产更是过亿。
这是啥概念?在那个人口只有5000万的东汉,就有至少1万多人给老糜家打工。所以说称他们为徐州首富,一点也不夸张。
按道理这两个富若干代,在家乡吃喝玩乐,这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而且凭借富足的资产,日子过得应该也很不错。
可是他们偏偏要在乱世闯出一番名堂来,于是乎就相中了刘备。陶谦打算把徐州让给刘备的时候,糜竺和糜芳两兄弟就打算带资入组了。此后更是把妹妹嫁给了刘备,成为了刘备集团重要的天使投资人,算是骨灰级股东。
可惜就是这么个情况,糜芳还是选择在荆州背叛了刘备,这是啥情况呢?员工选择不干,要么钱给少了,要么就是受委屈了。显然大富翁糜芳,是觉得自己受委屈了。
一、糜芳在去荆州之前,对刘备相当忠诚。
糜芳是叛将,所以《三国志》里没有给他立传,这也是他活该。不过从他哥哥糜竺的传记里,我们可以看得出,糜芳在前期是相当给力的。
糜芳入伙以后,立刻就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本以为押对了宝,结果等于是上了贼船。没办法啊,既然上了船,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了,毕竟妹妹都嫁给人家了。
所以当吕布拿下徐州以后,糜芳只好跟着刘备逃到了小沛,结果又被吕布击败,糜芳又跟着刘备逃到了曹操那儿。
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糜竺和糜芳肯定偷摸躲在一起哭了若干次,毕竟好好的首富不当,跑来当了流浪汉。
第一次考验:曹操以官位贿赂。
曹操一眼就看出了老糜家这俩兄弟的心思,所以刻意拉拢他们,也打算吸走点他们的家产。所以曹操主动上表,让糜芳担任彭城相。
考验人性的时候来了,糜芳显然是去上任了,高高兴兴得了个官自然舍不得不去。可是刘备从曹操那儿跑路以后,糜芳毅然决然地选择辞官不做,跟着刘备继续流浪。
第二次考验:刘备集团濒临崩溃。
刘备在徐州再次被曹操击败以后,基本宣告集团解散了。因为连关羽和他的俩老婆都被曹操给掳走了。按理说,糜芳此时背叛刘备,一点毛病都没有。
可是糜芳没有这么做,他收集了一些被打散了的士卒,几经波折终于跟刘备会合上了。甚至在汝南与刘备一同斩杀了蔡阳。
此后刘备依旧颠沛流离,糜芳一直不离不弃,从刘备一无所有,到刘备做大称王,糜芳一直跟在刘备身边,其实算得上是铁杆嫡系了。
二、糜芳投降吕蒙,属于一时昏了头。
小命可以丢,气节不能丢,糜芳显然忘记了这一点。他跟着刘备南征北战的时候,的确很忠诚,可是当刘备成为汉中王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当时刘备拿下了汉中,把糜芳安排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上,那就是南郡太守。荆州的治所在江陵城,也就是南郡的中心城市。
所以说糜芳这个南郡太守,基本等于是荆州的二把手,地位权力仅次于关羽,实力不容小觑。那么关羽是怎么对待糜芳的呢?三个字:瞧不起!
自打吕布死后,除了刘备和张飞,关羽似乎谁都瞧不起。他对士兵们很好,可是对那些靠着家族起来的贵族们却很差。这跟关羽本人的出身也是有关联的。
糜芳显然是靠着家族的财富,才成为了南郡太守,所以在关羽看来,糜芳这家伙就是个吃干饭的,不值得礼遇。
因此关羽和糜芳的关系一直都很紧张,可刘备偏偏就是派糜芳来了,意思很简单:我就是要用我的小舅子,来监视我的生死兄弟!
为此关羽对糜芳的态度很不好。尤其是关羽北伐的时候,糜芳和傅士仁没能完成关羽交代的筹备军粮的任务,导致关羽说了一句致命的话:回来再收拾你们!
这事儿可成了两个人的心病,傅士仁好说,大不了就一拍两散投靠孙权去了。可糜芳不一样,他是刘备的天使投资人,也是刘备的小舅子,咋能说走就走呢?
所以说当傅士仁投降后,吕蒙攻打江陵时,糜芳还抵抗了一会儿。结果傅士仁两句话一说,糜芳就犯糊涂了,稀里糊涂之下,便选择投降了吕蒙。
从糜芳过去的表现来看,这次投降纯粹就是因为昏了头。糜芳先被关羽骂了一顿,后遭遇吕蒙大军压境,再遭受队友的出卖,情急之下慌了神很正常。此后糜芳肯定是很后悔的,可惜酿成了关羽被杀的大祸,自然就无法回头了。
三、糜芳在东吴,被人各种瞧不起。
哪怕关羽投降,糜芳都不能投降。因为糜芳牵连甚广:
首先他对不起自己的哥哥糜竺,糜竺在蜀中地位相当高,可惜因为糜芳这事儿,最终郁郁而终。其次他对不起自己的妹夫刘备,刘备并没有亏待过糜芳,以糜芳的能力,让他做南郡太守,实在是抬举他了。再者他对不起自己这么多年的投资,这就好比股票价格低的时候投资了20年,稍微有点上涨了,你小子就把股票卖了,完全划不来嘛!
糜芳到了东吴以后,那日子也是挺不好过的。谁都瞧不起糜芳。比如说糜芳乘船遇到了虞翻,河道比较窄,糜芳的人便让虞翻让开一点。结果虞翻臭骂:不要脸的失节之人,还有脸让我让路?连续出卖两座城池,还有脸叫自己将军?
糜芳只好默默地躲到一旁,让虞翻的船先走。这个虞翻总是跟糜芳过不去,他的车路过糜芳的营地时,守门的人没给他开门。结果虞翻破口大骂:该开的门关着,该关的门却开着,真有意思!
糜芳在东吴的处境,大概就是这样,十分尴尬。此后他还有脸帮助孙权打仗,实在是没出息到了极点。
观点三
公元219年,吕蒙趁关羽深陷襄樊战场,无力顾及后方之际,将士兵化妆成商人,偷渡过长江,先是解除了关羽设置在江边上的岗哨,然后兵临公安城,守城将军傅士仁直接投降,接着吕蒙率领大军来到南郡并包围了江陵城,吕蒙让南郡太守糜芳看到投降的傅士仁,随后不久,糜芳投降,吕蒙兵不血刃拿下了整个南郡。
很多人看到糜芳的投降,表示不理解,因为糜芳的身份极为特殊,糜芳与其兄糜竺从刘备主政徐州开始,就一直跟随刘备,在刘备被吕布偷袭徐州处于人生最低谷的时期,糜芳与糜竺不仅没有嫌弃刘备,反而把自己的家财资助刘备,还把家中的仆人2000多人交给刘备补充军队,甚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
糜芳
从公元195年糜芳开始跟随刘备,到公元219年投降吕蒙,糜芳跟随刘备长达24年,糜家一直是刘备背后的财团,为何在关键时刻,糜芳选择了投降?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你得明白糜芳为何要跟随刘备,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糜芳家族世代是商人。
现在的商人是受人尊敬的,但在封建社会,商人是被人看不起的,士农工商,商人是排在最后的,地位甚至不如农民,吕不韦是商人,为什么吕不韦要资助嬴政的父亲异人呢?因为吕不韦虽然有钱,但是没有地位,他想通过从政来获取地位,提高整个家族的威望。
糜家世代经营
糜芳家族也是这样,尽管他们家里很有钱,世代经商,家中僮仆上万,资产极为丰厚,但为了改变家族的命运,糜芳与糜竺兄弟都从政了,糜氏兄弟最初是跟随陶谦的,陶谦是徐州牧,是当地最高军政长官,而糜氏兄弟是徐州人。
《三国志 糜竺传》: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
陶谦去世之后,把徐州让给了刘备,糜氏兄弟于是开始跟随刘备,在刘备最低落的时候,糜氏兄弟都没有嫌弃刘备,反而拿出家财资助刘备,自从刘备失去徐州之后,刘备一直四处流浪,颠沛流离,但是糜氏兄弟并没有舍弃刘备,反而是跟着刘备一起流浪,这非常不容易。
糜氏兄弟跟随刘备
糜氏兄弟认定了跟随刘备会让自己的家族命运改变,是商人的眼光决定了他们的选择,糜氏兄弟作为刘备背后的天使投资人,同样也收获了巨大的利益,糜竺被刘备封为安汉将军,地位还在诸葛亮之上,糜芳被刘备任命为南郡太守,南郡是刘备所属荆州的治所所在地。
从不为人所知的商人,到政治地位较高的蜀汉功臣,糜氏兄弟的投资获得了成功,虽然不如吕不韦那样奇货可居,但从商人成为一个政权地位较高的官员,糜氏兄弟的选择没有错。
二、刘备宽厚仁德,知人善用。
糜氏兄弟有的是钱,随便投靠当时割据一方的诸侯,都会受到重视,就像陈登、陈珪父子一样,谁主政徐州,陈登父子就投靠谁,从来不一棵树上吊死,但糜氏兄弟不一样,他们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并不怕投资失败,因为他们认定了刘备这个人。
刘备宽厚仁德、知人善用
曹操曾经封糜竺为嬴郡太守,封麋芳为彭城国相,但糜氏兄弟两人并不接受,反而跟随一无所有的刘备,这在当时非常反常,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以皇帝名义分封,刘备是一无所有、四处流浪的小军阀,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用今天的话来说,曹操代表了国营大企业,刘备代表了草根创业者,糜氏兄弟宁愿跟着草根创业者,也不愿意进国营大企业,背后的原因就是刘备宽厚仁德、知人善用。
《三国志 先主传》: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曹操虽然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但糜氏兄弟如果投靠了曹操,就只是个普通官员,但他们选择投靠,等于选择的是一支绩优股,刘备把糜氏兄弟当作座上宾,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这种受重视的感觉不是曹操能给的。
糜氏兄弟拒绝了曹操的高官厚䘵
在一个小企业受到重视和在一个大企业默默无闻,这两种选择中,糜氏兄弟选择了前者,刘备能够给他们那种受到重视的感觉,糜氏兄弟不缺钱,缺的就是被人尊重,刘备对待士人的态度是放下自己的身段,与人坐在同一张席子上,并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
按一般的礼节来说,刘备的地位比糜氏兄弟高,封建社会是很讲尊卑贵贱的,刘备主要放低身段结交士人的态度为他赢得了尊重与人才的跟随,糜氏兄弟是看中了刘备这个人,所以才一直跟随。
三、糜芳家族的豪赌。
商人的天性是就是低买高卖,从中获取利润,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带有一定的豪赌性,糜氏兄弟投靠刘备是整个家族一起投靠的,而且还拒绝了曹操的封赏,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豪赌性,因为谁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成功,只是他们选择了刘备。
糜芳跟随刘备也是在豪赌
就像吕不韦选择嬴异人一样,同样是一场豪赌,吕不韦有把握,但并不代表一定能成功,糜竺与糜芳选择跟随刘备,他们也不能断定刘备一定能成功,他们只是把自己的赌注押在刘备身上而已,能不能成功一看努力,二看天意。
他们选择刘备,是因为刘备的起点低,刘备的起点越低,将来成功之后,糜氏兄弟所获取的利益越大,这是商人的天性,跟吕不韦奇货可居的心态是一样的,相反,他们投靠曹操的话,即使曹操将来成功了,糜氏兄弟所能得到的利益也很小,或者几乎没有。
既然如此,为何在吕蒙奇袭荆州的时候,糜芳就投降了呢?
其实并不难理解,并不是人人都是不怕死,比如于禁,于禁跟随曹操三十多年,曹操都认为于禁是不会投降的,于禁还不是投降关羽了,根本原因就是于禁怕死,于禁被关羽俘虏后,只有两个后果,要么投降,要么被杀,于禁只是选择了投降而已,并非人人都像庞德那样不怕死。
糜芳与士仁
同样的道理,当吕蒙率军兵临南郡江陵城下时,糜芳面临一个选择:是战是降的选择?继续战斗下去,糜芳可能会死,相反如果投降吕蒙,糜芳不会死,糜芳的出身是个商人,商人的天性就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选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有活下去的希望,谁会一心求死呢?
当时南郡的情况非常糟糕,关羽远在数百公里之外的襄樊,无暇顾及南郡,公安守将傅士仁已经投降了东吴,江陵城中已经没有多少可以作战的士兵了,而且还有三万张嘴巴要吃饭,这三万人就是于禁及关羽俘虏的七军。
吕蒙白衣渡江
这些魏军虽然投降了关羽,但并代表就忠于关羽,关羽只想把他们关押起来,然后慢慢让这些人投降,现在吕蒙突然出现江陵城,给糜芳的震撼非常大,江陵城中的守军无力抵挡东吴军队,关羽远在襄樊,公安已经投降,糜芳又没啥能力,想要活命除了投降还能做什么?
糜芳虽然是刘备的小舅子,但并不表示他一定会誓死不降,夏侯霸还是夏侯渊的儿子呢,不是照样投降了宿敌蜀汉吗?张绣杀了曹操的亲生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不是照样投降曹操了吗?
对于商人来说,没有永恒的忠心,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就是糜芳当时的想法,降或不降一直在糜芳的心中想来想去,不降的话,拿什么坚守城池?关羽把绝大多数的荆州军调到了襄樊战场,谁会来救自己?根本没有人。
糜芳投降
糜芳在这个时候甚至都不考虑自己亲兄弟糜竺的下场,糜竺当时在成都,糜芳选择投降,不是给糜竺难堪吗?严重的话还会让糜竺受到牵连,换了是曹操,可能都会杀了糜竺,要知道曹操手下的军队在前线作战时,如果有投敌行为,他们的家属是要承担连带责任的。
也就是说糜芳在这个时候连亲兄弟的性命都不管了,还会考虑到自己与刘备的亲戚关系吗?到了这个时候,就是自己的性命大于一切,人在极端状态之下是极为自私的,这是人性,糜芳为了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就可以放弃一切了,他的投降也就显得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