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鸡在美国很受欢迎,为什么在中国少有人吃?

火鸡我之前也吃过两回,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可以来聊聊的。

其实我们不怎么吃火鸡的原因说起来也不是很复杂:①最主要的就是饮食习惯的养成不同;②其次就是火鸡对比一般普通的鸡肉来说,真的是不算多么好吃;③还有就是火鸡其实在国外也并非是既定印象里的那么受欢迎,很多家庭也只是感恩节可能才会特意弄个“火鸡大餐”来吃。

【饮食习惯的养成】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人们爱吃某个食物需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这个地方得自古就有这个食物才行,因为饮食文化、口味习惯的养成是需要相对比较长的时间。而火鸡是原产于墨西哥、美国地区的大型家禽,最初是在大约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墨西哥哇瓦哈卡地区被驯化为家禽的,传入欧洲的时候都是在十五世纪末了,进入我国就是更加晚的事情了。所以我们自古就没见过、没吃过这个东西,哪个地方的菜系里也几乎都没有火鸡的做法吧,从古至今就少有机会吃到这个食物,那就更说不上让我们爱吃它了。

最初的欧洲移民到美洲大陆的时候,火鸡算是最容易得到的肉类食物之一了,我相信如果有其他肉质细嫩的禽类可以选择的话,他们也不会那么愿意吃火鸡的。

【火鸡并不算多好吃】

有朋友可能觉得上面关于饮食习惯养成的说法也不严谨,比如近些年十分火爆的小龙虾在很多地方最初都是没有的,我们现在普遍吃的小龙虾其实是一种“入侵物种”,所以它也没什么相对应的漫长饮食习惯养成。那为什么小龙虾和火鸡同样是外来的食材,火鸡就没有小龙虾那么受欢迎呢?这就太简单,就是因为火鸡本身不够好吃,或者是我们还没开发出能让火鸡那么好吃的办法。

尽管在一些照片上的烤火鸡看着都很肥美引人食欲的样子,但其实火鸡的肉质真的不算鲜嫩,尽管它算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肉类,但是跟正常家鸡肉相比火鸡肉实在是显得有点粗糙,这主要也是因为它体型太大、脂肪含量太低的缘故吧。咱们就拿鸡胸肉这块最大的肉做对比,一般家鸡胸肉的脂肪含量在5%左右,我们都还觉得肉质不够嫩、偏柴,而火鸡胸肉的脂肪含量还不到1%,这肯定就更嫌不嫩了,其他部位肉质两者的对比情况也大抵差不多。

【抛去刻板印象的因素,其实现在的美国人也不是多爱吃火鸡】

其实我们从一些洋快餐之类的也能看出点端倪,如果火鸡真的很好吃的话,那为什么很多洋快餐几乎就没怎么见过有用火鸡作为食材的呢?火鸡本身营养成分结构其实要更适合现代人,在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同时,火鸡肉的铁、钙等矿物质含量也要比一般鸡肉强一些,而且它的体型大肉也多,怎么看都是不错的食材选择,如果人们也都爱吃的话,以现在的工业化饲养程度来说供给火鸡肉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可事实上火鸡肉并不是那么常吃的肉类,这就说明其实在火鸡原产地的人们来说,火鸡也算不上是多么美味的食材。这个情况就跟月饼这样的节日食物有点类似,可能有一部分人很喜欢吃,但是对于大多数人群来讲也就是一个节日期间作为餐桌仪式感的存在罢了。

如果有小伙伴对火鸡肉有兴趣的话,我建议是从火鸡翅膀开始尝试,算是它身上比较嫩一点的肉了,火鸡的那俩大粗腿还是算了,看着是很粗豪、很美味似得,但口感真的不怎么样。下面我们分享一个火鸡翅膀的吃法,也算是还不错的,有按耐不住好奇心的朋友,有机会可以试试看哦。

——烤火鸡肉卷——

【准备材料】:火鸡翅膀2个、红方腐乳1小块、腐乳汁15毫升、米酒30毫升、蚝油20毫升、蜂蜜5毫升、葱、姜适量、

【制作步骤】:

把腐乳汁、蚝油、米酒和蜂蜜放入一个小碗里,然后把腐乳也捣碎了加进去,搅拌均匀制成腌料;火鸡翅剪开抽去骨头,每个翅膀的肉分成2到3份分,没有皮的那一面均匀抹上薄薄一层腌料,然后把鸡翅肉以皮在外肉在里的方式卷起来用棉线捆上(去骨的时候弄碎了的肉就卷在中间,不要浪费);火鸡肉卷都捆好之后放进一个结实点的食品袋里,剩余的腌料都倒进去,葱姜切碎了也倒进去,挤出袋子里的空气,然后揉搓一会让腌料均匀裹在肉卷外面,放进冰箱里冷藏腌渍1夜;隔天将烤箱预热到200度,把鸡肉卷拿出来去掉上面的葱姜放上烤架,进烤箱上下火200度烤半小时左右,取出来之后用牙签戳进肉卷最粗的地方,拔出来没有血水而是透明肉汁就说明熟透了。(如果不喜欢腐乳的滋味的话,可以用黑胡椒酱、辣椒酱等自己喜欢的口味来腌渍。这个烤法可能鸡皮会比较硬,也可以用培根包在外面卷起来烤也是不错的。)

以上就是这次关于火鸡的分享内容了,如果有所帮助的话,恳请帮忙转发和点赞哦!

也欢迎评论分享你的观点,你觉得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吃火鸡呢?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