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和《史记》的区别是什么(资治通鉴与史记有什么不同)

司马二巨文坛华,千载两杰圣之家。

史学双璧世人叹,巨著相较皆受夸。

《史记》是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历时14年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全书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历时十九年完成主编的一部共294卷的编年体史书,它记载了从周威烈王到五代后周世宗共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非常优秀的史学和文学作品,在古代史学界有着极高的地位,代表着古代最高文学成就。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司马迁被后人称之为“史学之父”和“史圣”。

它们的区别是:

一、写作时间不同。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从三家分晋开始一直到五代时期,共1362年的历史。其中重合部分为三家分晋到汉武帝时期。

二、写作体裁不同。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人物为中心,以主要介绍人物生平为主,即以人物传记为核心描写历史。

《资治通鉴》是典型的编年体史书。它以时间先后为线索,强调各个事件之间的联系,即以年代为纲、事件为目编写史书。

三、修史主体不同。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个人修史。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的多人官方修史。

四、写作目的不同

司马迁受儒家思想影响不大,他敢于抨击强权,同情弱者,有正义感,是抱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写出了《史记》一书。

司马光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很大,写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为统治者服务的。他抱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把它当作执政者的一面镜子的态度写成《资治通鉴》一书。

五、写作思想不同

司马迁最大的心愿是书写一部旷古绝今的史学著作,成就“一家之言”。

司马光创作《资治通鉴》是为统治者提供某些借鉴,在创作时加入了某些自己的想法,具有非常明显的正统思想。

六、写作详略和立场不同。

《史记》是个人修史,很多方面有史料不足的缺憾。但站的立场比较公正。

《资治通鉴》史料更详细,而且经过了反复校对,严谨性更强。但司马光代表官方,议史论事难免从统治需要出发,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要欠缺。

七、数量不同

史记130篇,52余万字,资治通鉴294卷,300多万字。

注:《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史记》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52万余字。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是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按朝代分为《周纪》5卷、《秦纪》3卷、《汉纪》60卷、《魏纪》10卷、《晋纪》40卷、《宋纪》16卷、《齐纪》10卷、《梁纪》22卷、《陈纪》10卷、《隋纪》8卷、《唐纪》81卷、《后梁纪》6卷、《后唐纪》8卷、《后晋纪》6卷、《后汉纪》4卷、《后周纪》5卷,共计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30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