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上,为什么我们在吃肉(等同于动物尸体)时没有恶心感?(为什么我们吃肉不觉得恶心?心理学解释)

为什么我们吃肉不觉得恶心?心理学解释

因为,我们压根不会去想,更不会去思考我们吃的是尸体。

500万年前,非洲大草原上。几个直立人潜伏在草丛里,这时候,一只野兔,像利箭一样,从他们面前跑过。他们几乎本能的,毫不犹豫的丢出了手中的武器,杀死了兔子。

他们也可以这么做,他们在草丛里继续思考,兔子肉要怎么烹饪,或者兔子适合狩猎吗,或者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捕获这只兔子。然后让兔子从眼皮底下溜走。

人的大脑,天生有一种快速作出决定,避免自我怀疑的倾向(avoid Doubt yourself)。这个倾向,从几百万年前的人类就开始有了。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如果他们不能快速作出反应,将会导致族群的危机及物种的灭绝。

一直到现在的文明社会,人类还是有这种避免怀疑倾向的习性。这跟人类的智力和文明无关,这是人性的特征之一。知道为什么法庭上,法官需要配备一些陪审团进行判决吗,这也是为了消除避免怀疑倾向对判决造成的负面影响。

思考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包括人的体力及精力时间成本。

当我们在吃肉的时候,我们压根不会去思考为什么在吃肉,为什么我要坐在这边吃,我是谁,我为什么需要进食等等。现实的情况是,如果我们陷入思考,我们的肉将会凉了,食物资源被同类所抢夺,我们将会面临资源危机,生存危机。

这是由人类潜意识及心理学的避免怀疑倾向决定的。

1.心理学马斯洛需求理论

关于人类的需求,马斯洛有个经典理论。是这样的。

人分为几个层次,由底层到高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饱暖思淫欲,当一个人吃饭都吃不饱,活着都成问题时候,他是不会去思考繁衍后代以及其他问题的。

所以,当我们吃穿问题和安全问题解决之后,我们就才可能回去思考,爱以及其他的自我实现等哲学问题。我们才会去思考,吃的到底是什么?

2.人思考的时机。

人类为什么要思考?有吃有喝不就好了吗?

人类只在2种情况下会耗费脑力,陷入思考。

困惑

压力

困惑

正如马斯洛需求原理所表示的一样,当我们底层需求解决了,我们就开始追求物质以外的爱及自我实现,我们对于自己的存在感到了困惑,对于这个世界产生了困惑,因而我们开始思考。困惑,促进了科学的进步与发展。

压力

当我们必须从两难之中,作出选择时候,我们就陷入了巨大的压力,因而导致我们进行思考。是选择工资低但稳定的国企,还是选择工资高但不稳定的私企?肉食的美味让我无法抵抗,但对于生命的剥夺,让我们有了道德上的压力。

所以,不觉得吃肉恶心的一大原因是,很少人会在吃肉的时候去思考,自己本质上是在吃尸体。

因为,我们之中,绝大多数人都避免耗费巨大的脑力精力去思考问题,人们有着避免怀疑的倾向。并且,我们人类,绝大多数人谁不是为了生存在拼命和奔波,我们都在解决马斯洛需求中的生存需求(赚钱养家),安全需求(赚钱买房)等。

当有时候我们放松下来或者这两个底层需求解决之后,我们才会灵光一闪的去思考“为什么我们吃肉不觉得恶心呢?”

为什么人们在吃肉时没有恶心感?

问题:

在心理学上,为什么我们在吃肉(等同于动物尸体)时没有恶心感?

回答:

我是于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在自然进化中,我们会发现和人类一样的杂食性动物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分布范围广,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可以因地制宜的寻找到可以替代的食物来延续生命。而单一食性的动物,它们往往会受限于食物的分布区域,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就会出现大量灭绝。人类不仅杂食,而且利用了火和工具,将食物链进一步扩大,从而将人类基因的轨迹繁衍遍布全球。恩格斯就曾经说过:“请素食主义者先生们原谅,如果不吃肉,人是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的。”相信生物进化论的科学家们,能够更好的解释这句话的由来。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集体潜意识。

这是深植于我们的心灵深处的原始本能,由人类祖先在进化的过程中,集体经验所产生的心灵底层的精神沉积物,处于人类精神的最低层,为人类所普遍拥有。它在个体一生中从未被意识到,是经由人类遗传基因代代相传来的。所以,当一个人饥饿的时候,他就会本能的产生对食物的欲望,而这些欲望中就已经包括了对甜的、荤的、香的等的味觉向往。这是我们的原始老祖宗在几百万年以前传递给我们的讯号,没有为什么,只有本能。

接下来再介绍一个心理学上的名词——“心锚”。

它是条件反射的一种形式,指在内心中将某种情绪与某个行为或情境建立了链接,当这个行为或情境再次出现时,就会条件反射的产生对应的某种情绪。比如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等。

为什么要介绍“心锚”呢?因为“尸体”这个情境会令人条件反射的产生“恶心感”。记得有一次请外国友人吃上海本帮菜,出于中方人士的口味习惯,我们点了一份“草头圈子”。席间,外国友人饶有兴趣地品尝了浓油赤酱的“圈子”,一边品味一边问:“What’s this?”我们坦诚地用百度翻译写上“猪大肠”翻给他看。瞬间,他的笑容凝固了,我想大概是出于礼貌,他硬生生地将这口圈子咽了下去,迅速地抿了一口酒,鼓囊了一句:“It's amazing!”之后就再也不敢乱碰他不认识的菜了。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心锚”的条件反射与本能反应的前后差别。

本能是无需学习生来就具备的非条件反射,而心锚是后天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所以,恶心感的产生在我们的大脑中是经过了“吃肉=吃动物尸体”这样的后天学习,压制住了本能的欲望,而形成的更高级的精神品味。也所以,大多数饮食男女对于我们惯常吃的肉类不会有恶心感。(但有些暗黑料理的肉类只怕想象一下都会恶心吧!可是依旧对于某些人来说却是美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