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杀兄逼父取得皇位,违背人伦,为何仍被视为明君?(李世民的成就和谦虚之处)

李世民的成就和谦虚之处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公元649年),祖籍陇西,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

公元617年,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李世民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主要功绩如下:

其一,破薛举,浅水原之战平定陇西薛仁杲(薛举之子),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

其二,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

其三,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

其四,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从公元617年至公元621年几年征战,李世民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而此时李世民才23岁,可以说是一个少年老成的军事家。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遂与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

当时大臣中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追随李建成、李元吉。而秦府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从李世民。宰相陈叔达、朝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援李世民。其余将领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公元626年7月2日晚上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玄武门伏击,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在逃跑时,手下将士都不敢下手,李世民射出了致命的一箭,正中李建成要害,当场毙命,大将而尉迟恭射死了李元吉。

随后让尉迟敬德去“保护”父皇,实际上是软禁唐高祖,唐高祖被迫承认李世民兵变事实。李世民请李渊当太上皇,自己做了皇帝。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全部被处死,而李世民还公然把太子和四弟的老婆娶为自己的妃子。

可以说在这一事件中,杀兄逼父娶嫂子,李世民做的很不光彩。

唐太宗李世民年号是贞观。贞观年间(公元627年一649年),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用心治理国家,实行了很多开明的政策和利国利民的措施,使唐朝政权得到巩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出现了一个比较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唐太宗知道要做到政治清明,就要善于用人,还要广泛听取意见。唐太宗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合并州县,节省开支;让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减轻劳役负担,让农民的生产时间得到保证等。

唐太宗采用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护。北方各族尊称他为“大可汗”。唐太宗还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王,使汉藏民族关系更加友好亲密,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在文治方面:

1、改革三省六部制,裁汰冗员,整顿吏治;

2、重视科举,为有识之士提供晋身之路,促进社会稳定;

3、选才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4、广开言路,从谏如流。

史载,贞观四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足见政治之清明,李世民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不世出的明君。

杀兄逼父娶嫂子,李世民心里有鬼,不但过问史官记述的内容,还暗示他们“秉笔直书”。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极为跌份儿。司马光痛斥这件坏事,他认为李世民干涉史书,给后来的皇帝开了个恶劣的先例。这种举动,连小老婆武则天都撇嘴。

贞观九年(635),李世民自我评价说:

“自古以来,能够在乱世成就帝业的,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男人,只有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三十三岁起事。本人十八岁就起兵,二十岁就已经平定天下,二十九岁就当上皇帝了。从武功方面来说,我已经胜过古人。

年轻的时候我带兵打仗,没有时间读书。登基以后可以说我是手不释卷,了解了教化的根本,政治的基础。行之数年,天下大治,移风易俗,子孝臣忠,所以说在文治的方面我也超过了古人。

从周朝秦朝,周边民族时有入侵。如今周边民族都已经臣服,就是说从怀柔远人的方面看,我又超越古人了。

这三项成就,我个人的品德哪里配得上呢?既然成就了这样的功业,怎么能不谨慎从事有始有终呢?”

李世民还问大臣对他的评价,史官褚遂良说:“您的丰功伟业数都数不过来,您只举出几条,是皇上您太谦虚啦

李世民:一代明君与孝道之争

《左传》中记载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也就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是道德,其次是功劳,最后是学问。对于道德标准,普通平民与帝王将相是不一样的:天子对天下万民负责,平民仅对家人负责。因此评价帝王的道德水平是看他的治国理政能力,并不是看他个人的道德修养。李世民杀兄逼父、取弟媳为妻,从个人道德上看,他私节有亏;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文治煊煊,武功赫赫,从大节来看,李世民确为一代明君。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由此可知,大孝的标准是“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从这点上看,李世民是做到了的。没有李世民,我们可能不知道大唐的建立者是李渊,可能大唐早就被突厥攻灭了。有了李世民,李渊得已安享晚年,国家得以兴盛,李世民名声太大,让他父母都跟着出名了。

《孝经》中定义的天子之孝为: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从中可知,天子的孝道重点体现在”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说通俗一些就是国家繁荣昌盛,长治久安。至于”爱敬尽于事亲“则不是天子之孝的重点,只能说是起点。李世民有亏于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父子三人,但对天下万民是无亏的。李世民最终被汉胡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就可以看出他治国有方。

《孝经》中定义的平民之孝是: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简而言之,平民的孝道就是赡养父母至终,自己省吃俭用,以供养父母,这就是平民的孝道。我们可以想像,如果李世民像扶苏一样仁儒,学平民之孝,杀身成仁,那么大唐在李渊、李建成父子的领导下,能达到的高度必然远不及李世民。

扶苏以死明孝,接着天下数百万人死于战乱;李世民杀兄逼父,却开创了太平盛世。作为普通百姓,你希望天子是扶苏还是李世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