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嵩山大法王寺,现千年“肉身佛像”,为何吸引大量日本人前来参拜?(河南大法王寺的高僧圆仁禅师的尸身吸引大量日本参拜)

河南大法王寺的高僧圆仁禅师的尸身吸引大量日本参拜

大量日本人竟然会前来参拜河南大法王寺的高僧?这便是我刚看题目所产生的第一印象,难道这位高僧是因为其“千年不腐之肉身佛像”而吸引大量日本愿意远渡重洋前来虔诚参拜吗?但其实这个问题对于听闻过这则消息的读者而言,确实极其容易的。因为如今现身于河南嵩山大法王寺的“少年肉身佛像”便是唐朝年间从日本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求经学道的圆仁禅师。如此一来,真相谜底揭开,有疑惑的读者便随之而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话描述的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梁陈)对于佛教之尤为重视,特别是梁武帝萧衍,此人极其信仰佛教,因此在其执政期间,国内便建立了大量佛教寺庙,以表梁帝信仰佛教之心意。而“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中心便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周边辐射地区,古来以河南定都的历史朝代数量尚多,因而这里古代气息尤为浓重。一提到中岳嵩山,大家肯定最先想到的便是嵩山少林寺,但其实隐居嵩山之上的除了鼎鼎大名的嵩山少林寺以外,还有就是题中今日所述之大法王寺。大法王寺的历史比不上少林寺悠久,但是了解唐朝历史的读者可能知道:大法王寺在唐朝前中期香火是十分鼎盛的,而后随着安史之乱的横来飞锅,便阻断了盛世繁唐的延续发展。公元760年,唐朝灭亡之后,大法王寺便在随之而来的五代十国之乱潮中逐渐衰亡……

经察证了解到:首段所提的圆仁禅师是日本佛教天台宗山门派创始人,而本土日本的圆仁禅师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其为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说佛法期间所收的第三代弟子。《入唐求法巡礼记》这本关于他不远千里、西到大唐来寻师求道的经历就是圆仁禅师自己写下的。那么如此著名的日本和尚为何会远渡重洋来到东土大唐呢?其实上边已经提及过了,圆仁禅师身为日本一代佛学宗师,自然免不了外出交流佛法、学习高道。唐武宗年间,圆仁禅师便随同谴唐使一并来到唐朝,但是当时的唐朝已经不是前期之尊佛崇佛的时期了,当时来到中国寻师求道的圆仁禅师正巧不幸遭遇到了“唐武宗大肆灭佛”。

圆仁禅师面对如此之困境,在寻访名山、遍及诸寺后,圆仁禅师便来到了当时香火尚且繁盛的大法王寺求经问道,与寺中高僧交流佛法,但是不幸的是,大法王寺不久之后同样面临着“灭佛”的残酷政策。圆仁禅师面对着这即将衰败的大法王寺以及无力东渡日本的现实状况,随即在此圆寂。2001年,随着政府对古代遗迹修缮计划的开始,昔日香火鼎盛的大法王寺也得以重见天日。在考古人员的仔细搜寻之后,竟然将深潜于大法王寺底部不知名的地宫无意发现,之后便发现了地宫玉棺中封存千年的圆仁禅师。但是玉棺旁边的石碑落款却是:圆仁和天和。天和大师是大法王寺的得道高僧。但是玉棺之中却仅有一具“千年肉身佛像”,所以直到如今还有人说,其实遗留的这具尸身还有可能是大法王寺的天和大师。

面对题中所问,因为圆仁禅师在日本佛教历史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且还是日本佛教流派的创始人,故在其尸身出土后,引得大量日本人前来参拜。

河南嵩山大法王寺千年“肉身佛像”为何吸引大量日本朝拜

“肉身佛像”是佛教高僧自力修行成就的结果,高僧圆寂后,遗体未经摘除内脏、药物和风干等特殊处理,以坐缸的方式,经数年后仍然能得到保存完好的肉身,这也被称为“金刚不坏”“全身舍利”,而河南嵩山大法王寺的千年“肉身佛像”,为什么吸引大量日本人来参拜了?

河南嵩山是五岳之一,海拔高149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少林寺应该是最出名的,李连杰拍的《少林寺》让这座千年古刹成为学武之人的圣地,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刹”,不过在嵩山还有一座古刹,比少林寺修建的时间还早了四百二十四年,这就是嵩山大法王寺,创建于东汉明帝十四年(71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嵩山大法王寺是汉明帝为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译经传教而建的,寺院名字多次更名,魏明帝时改为护国寺,隋初造舍利塔改为舍利寺,唐太宗时改为功德寺,唐玄宗时改为御容寺,到北宋仁宗年间改称“嵩山大法王寺”,大法王寺历经一千多年,自然是多次被毁也多次修缮,而千年“肉身佛像”被发现则是在2001年修缮时的重要发现。

当时考古队在修缮大法王寺时,修缮寺中隋代的舍利塔时,无意中发现塔基下竟然还存在着地宫,这个地宫一共分成四个部分,因为修建于地下,所以并未受到侵扰,考古队打开尘封已久的石门后,发现了20多件价值连城的佛教宝藏,出土了世界罕见的“飞天舍利盒”和“舍利子”以及三颗佛牙,对于这些国宝级的文物发现,考古队自然兴奋无比,不过让考古队更为震撼的是在石门后一尊保存完好的“肉身佛像”,这尊“肉身佛像”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

其实在中国“肉身佛像”并不少见,不过按佛教传入中国时间和修行人数来说,“肉身佛像”是很少的,这个是因为与修行者的愿心有关系,许多高僧在圆寂时会嘱咐将遗体火化,“四大皆空,不着于相”是大多数修行者的观点,而肉身菩萨则是慈悲度生的愿心,修行者发下别愿,留此肉身以身弘法,以身说教,这是接引众生的一种方便,所以有些高僧在圆寂前,发愿要留下肉身,而严谨的修持,是肉身不烂的主要原因。这些高僧在圆寂后,会以盘坐的姿态被放入一个缸中,缸内会放置木炭、檀香等物,然后用盖子密封起来,三年后启缸,如果肉身不腐,就会被再塑金身,成为肉身佛像接受信徒的供奉朝拜。

比如明代天启年间的无暇禅师,临终口占一偈后往生,徒弟们将他的遗骸放入缸中,三年后启缸,颜面如生,众人将他塑了金身供奉,明思宗朱由检尊为“应身菩萨”,供奉于九华山百岁宫,近代还有一个仁义师太,开创了比丘尼修成肉身不腐的先河,仁义师太于1995年圆寂,1999年开缸,开缸时发现师太黑白相见的头发长出寸余,牙齿完好,皮肤毛孔清晰,尚有弹性,仁义师太的肉身佛像现供奉于九华山通慧禅林内。

那么在嵩山大法王寺发现的肉身佛像为什么会引得大量日本人来朝拜了?这可能是因为考古队发现的一个小石碑上有两个人的落款,分别是圆仁和天和,其中的圆仁就是日本人来参拜的原因。

圆仁大师是日本佛教天台宗山门派的创始人,在838年以请益僧身份随遣唐使来到大唐求法,不过他来的时候正好遇上唐武宗灭佛,因此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呆在大唐,还写了4卷著名的《入唐求法巡礼记》。

而在那块石碑上记载的就是圆仁在中国求法的时候遇到唐武宗实行灭佛政策,大法王寺为了保护佛教圣物特修地宫,专门由两位僧人搬运,因为落款有圆仁的名字,因此很多人觉得那个肉身佛像就是圆仁大师,所以很多日本人就到嵩山大法王寺来参拜。

不过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说法,而圆仁法师在847年就携带着佛经教疏、法器等回国,至于肉身佛像是否就是圆仁大师,并不好说,只是因为圆仁大师在日本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吸引了大量日本人不远千里的来朝圣,瞻仰自己心目中的圆仁大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