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很难容下功高盖主的功臣?(帝王治国策:功高震主也有善终)

帝王治国策:功高震主也有善终

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

这两句话出自《菜根谭》,似乎是向我们证明了如果不懂得激流勇退,那你的恩主也会变成你的仇人。

于是我们这些后世子孙们,便在历史书籍中找各种各样的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特别再加上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这个说法,更是对当朝那些强臣们直接下了一个定义:一旦功高震主,必没有好下场。

可是很神奇的就是:自从中国有了文字来记录历史,功高震主不得好下场的例子举不胜举。可后人们依旧飞蛾扑火般的去争权夺利。这就很值得我们去思索了:难道历史上那么多的圣贤们都是为了当官而过把瘾就死?说不过去。

1.秦始皇与王翦父子

王翦父子可能是最功高震主的一对大臣。他们有灭国之功。秦朝灭六国而一统天下,王翦父子独居其五。

除了齐国是投降之外,韩赵魏楚燕,都是王翦父子灭掉的。秦国军力十之八九都在王翦父子手中。

这才是真正的功高震主。可实际结果呢,秦始皇一个没杀父子二人都是善终。这怎么说。

2.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与7个异性王。

流传的最多的都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将与他一起打天下的7个异性王,全部借口杀掉了。特别是韩信之死,似乎更是坐实刘邦杀功臣的事。

可如果我们翻开史书,会看到以下记载:

楚王韩信多次谋反,韩王信叛逃国家,淮南王英布谋反,梁王彭越谋反,燕王藏荼谋反。

高祖刘邦在当皇帝后,主要工作就是平定叛乱,平这些异性王爷的反叛。那如果再说他擅杀功高镇主的忠臣,有点就说不过去了…

3.宋太祖赵匡胤与杯酒释兵权。

陈桥兵变,宋太祖黄袍加身,当了皇帝之后,反手就将拥护他那些武将们给剥夺了兵权。

但重点来了,一他一个没杀,二给予他们荣华富贵。

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削减武将兵权,无可厚非。但能对那些骄兵悍将一个不杀,这就很有技术含量了。

4.明太祖武武大帝朱元璋。

明初四大案:洪武13年的胡惟庸案,洪武9年的空印案,洪武18年的郭桓案,洪武26年的蓝玉案。

一大批公爵侯爵伯爵都死了。再加上朱元璋反腐力度较大,剥皮实草。生生把一个刚正坚毅的好皇帝给黑化成了一个残忍的屠夫。

甚至有人说明初封赏的公爵侯爵伯爵,无一善终。

大官人给大家说一下几个数据:

明初封公爵25位,这其中善终的有6个人,病死的或战死的有15个人,被杀的有4个人.(李善长,冯胜,傅有德,蓝玉)

如果我们把病死或战死也算是正常死亡的话,那明初25位公爵中,没有被杀的占比84%。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

而明初封的79个侯爵,因犯法被杀的只有27个人,剩下的有30个人得到了善终,19个人,还有3个人,其他原因死亡。

没有因为被杀而死亡的占比66%。也不低了。

从数据上看,我们在评价洪武大帝朱元璋擅杀功臣就说不过去了。

像汉朝时期的霍光,康熙时期的鳌拜,雍正时期的年羹尧。都有功,但算不上镇主。

不在本次讨论之列。

"无情政治下的权力之争:困扰帝王家的隐患与牺牲"

同患难易,共享福难。

功高说明武艺高超,政治才能优异,可以帮王打天下,战乱时期委以大任,但治理天下时只能有一个君主,纵使有功之臣想解甲归田,隐居山林,但他的威望还在,对政治有很大影响力,第一代君王在世时可以压制,但后一代君王明显资历不够,若在朝就要受其节制,影响皇权,也会对皇室家族造成威胁。

每一朝代任务不同,改朝换代势必要有流血牺牲,新鲜血液的注入要先把过时的东西清除,老君主交接时就会把有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因素全部扫除,比如朱元璋晚年时候的大清洗。老皇帝也会让让顾命大臣辅佐小皇帝,挑选的大臣短时间内对皇权是没有威胁的,待新皇长大,也会除掉老臣。李治时期,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不得善终,而成为了扳倒关陇贵族的政治牺牲品。有时候为了防止外戚、宦官干政,也会除掉母系和新皇身边的人,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皇权独尊,皇位的顺利传承。

盖主在皇权不受威胁时就更是不能留了,留下也是无穷大的隐患。

所以,最是无情帝王家,手足相残都是常态,对于功高盖主的功臣更是无情,政治面前,不讲感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