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哪方人?

观点一

您是那里人?您家乡都有什么美食?

您好 ,我是小吃培训叶老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南方的哦,我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湖南我们知道,不管是菜系还是一些特色的小吃,在当下也都是比较有名的,可能是因为辣的问题,所以被很人多人知道 ,但是在这里悄悄告诉大家,其实我们日常在家里做饭的话,其实和很多家庭吃的菜式都是差不多哦,就是过年过节可能会做一些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菜式,只是稍微有点不一样的地方,是不管炒什么菜都会放辣椒就是了,(但放不放辣椒其实也和每个家庭的饮食习惯有关的,这个倒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地方呢)但是,过年过节的话,家里就会做很多大家都熟悉的湘菜了,比如剁椒鱼头、炒腊肉香肠什么的了。

作为一个湖南人,其实从小到大对湘菜都是特别的情有独钟的,特别是小炒黄牛肉、农家小炒肉、炒腊肉炒香肠、蒸腊鱼这些,真的是百吃不厌的。今日呢,我就一起带大家来看看我们湖南那些让人爱到骨子里面的家常美食吧(附带做法的哦)

剁椒鱼是湖南湘潭的一道传统名菜,属湘菜系。以鱼的“味鲜”和剁辣椒的“辣”为一体,风味独具一格。特别指出的是此菜所使用的油是茶油。湖南湘潭的剁椒鱼是在大街小巷的大小餐馆酒店都可以吃到的。

制作方法:

主料:鲤鱼

辅料:鲜香菇、姜、葱、葱、姜、蒜

调料:豆豉、剁椒、鸡精、料酒、蚝油、蒸鱼豉油

做法:

1、把所有食材准备好。香菇切片、将切粗丝、葱切段。

2、先将鱼收拾干净,正反面各划三刀,均匀撒上适量葱姜蒜粉和蚝油、涂匀。浇上适量料酒,充分按摩均匀,腌制20分钟。

3、取一只大盘,将葱姜铺在盘底。放入腌制好的鲤鱼。

4、在鱼身上及四周铺满香菇片,撒上适量鸡精。在鱼身上铺上剁椒和豆豉,将盘子放入蒸锅,上汽之后,大火蒸10到12分钟即可。

小炒肉是一道很出名的湘菜,此菜肉质细嫩,麻辣鲜香,滑嫩适口。农家小炒肉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制作方法:

主料:鲜肉,青椒

辅料:湖南剁辣椒,大蒜,姜,食盐,鸡精,酱油,料酒,醋,根据个人喜好,备浏阳豆豉。

制作步骤

1、辣椒切片(尖椒切成筒状)、鲜肉切片或丝、姜切丝、大蒜切片;

2、将油烧热,放入姜丝、蒜片,待爆出香味后,将肉丝倒入锅中加适量盐、煸炒至九成熟,盛起;

3、煸炒青椒少时(根据火的大小调整时间),加少许盐,加一勺剁辣椒,炒匀。将肉丝倒入锅中,翻炒。

4、加入醋、酱油、料酒、豆豉各适量,继续翻炒少时,加适量鸡精后炒匀,即可装盘。

小炒猪肝,新鲜美味,作为一道经典的湘菜家常,你我都吃过!

制作步骤:

主料:猪肝、青椒

辅料:白醋、酱油、白酒、白糖、姜丝

1. 买回的猪肝先用白醋浸泡半个小时,去除肝脏杂质后,切成图示薄块

2. 将酱油、白酒、白糖、姜丝放入切好的猪肝里面腌制大概十五至二十分钟

3. 开火将锅烧热后,让入三勺花生油,放入腌制好的猪肝爆炒,爆炒至汁液沸腾后,将火调小,大概焖煮上一分钟

4. 重新将火调大,爆炒收汁

5. 美味的小炒猪肝就炒好了

干锅黄鸭叫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菜,属于湘菜系。黄鸭叫是湖南湘江中的一种野生且个头不大的鱼。湖南地方名又称“黄呀姑”有些地方也叫小黄鱼,因被捞出水时发出如黄鸭般的鸣叫声,所以给它起了这么个和鱼不沾边的名字。

制作步骤:

主料:黄鸭叫1000克。

配料:红尖椒30克。

调料:植物油1000克(实耗100克),精盐2克,味精2克,鸡精粉1克,豆瓣酱10克,辣酱5克,料酒20克,白醋5克,红油10克,胡椒粉1克,干椒30克,蒜籽30克,姜10克,紫苏叶5克,鲜汤500克。

1、黄鸭叫从鳃部撕去内脏,洗净血水待用;红尖椒切成1厘米长的筒形,蒜籽去蒂,干椒切段,姜切片。

2、锅置旺火上,加入植物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黄鸭叫、大蒜籽炸一下,倒入漏勺沥油。3、锅内留底油,下入姜片、干椒、豆瓣酱、辣酱炒香,再放入黄鸭叫、大蒜籽,烹入白醋、料酒,注入鲜汤,旺火烧开后撇去浮沫,加入盐、味精、鸡精粉,待黄鸭叫入味时,旺火收浓汤汁,放入紫苏叶和红椒筒,淋红油,出锅装入干锅内,淋香油即可。

湘菜经典,味道鲜美,口感极佳,这样的美食诱惑我选择认输!

制作步骤:

材料:凤爪虾、芹菜、胡萝卜、莴笋、葱、姜、蒜、香叶、香菜

调味料:李锦记风味香辣酱、豆瓣酱、豆豉、辣椒油、鸡精、糖

做法:

一、凤爪虾去虾芒,从头、身连接处下剪刀,将外壳剪开至尾部,抽掉虾线后,再用小刀沿剪开的部位将虾肉剖开一半以便入味。

二、莴笋去皮,胡萝卜去皮,芹菜洗净,全部切寸段,葱切寸段,姜蒜切片,将香辣酱、豆瓣酱、豆豉分别剁碎。

三、锅内放小半锅油、非常热时,下入虾大火爆至外表发白,用漏勺捞起备用,锅内留少许油,小火将葱、姜、蒜爆出香味后,放入香辣酱、豆瓣酱、豆豉、香叶,煸出红油后,调入辣椒油、鸡精、糖。

四、放入胡萝卜、莴笋、芹菜,改中火,放入虾,翻炒均匀使所有料汁都附在虾上即可,起锅后撒上香菜。

是湖南的一道汉族名菜,属于湘菜。是取腊肉、腊鸡、腊鱼于一钵,加入鸡汤和调料,下锅清蒸而成。

制作步骤:

主料

腊鱼300g、腊香肠150g

辅料

姜丝适量、红尖椒适量

步骤

1、准备好腊香肠和腊鱼,锅里放入水,将腊香肠和腊鱼煮3分钟涝水装盘备用,香肠腊鱼冷水洗去浮沫备用,香肠切片备用。

2、将腊鱼装好将切好的姜丝扑在腊鱼上面,将切好的香肠扑在姜丝上面,保证香肠的香味可以渗入腊鱼中,将锅里放适量水,摆好蒸架,将碗放进去蒸15分钟左右,装盘后的腊味合蒸放入提前备好的辣椒丝摆盘。

多味跳跳蛙,顾名思义,必然是多味复合。这道菜选用酱料丰富,以蛙来哒秘制牛蛙酱先行炒制入味之后,李锦记蒸鱼豉油鲜麻辣风味、豆瓣酱、记精选生抽和鸡粉调味料也不落人后,四酱联手包裹住食材,辣味、鲜味、豉香味融为一体,令牛蛙香辣有味,鲜嫩弹滑。

制作步骤:

主料:牛蛙净肉510克

配料:包菜10克,黄瓜15克,葱段2克,花椒1克,油250克

调料:蒸鱼豉油鲜麻辣风味15克,豆瓣酱5克,精选生抽15克,李锦记鸡粉调味料10克,蛙来哒秘制牛蛙酱,水1500克,胡椒粉1克

1、牛蛙去皮洗净待用

2、锅内放油下入蛙来哒秘制牛蛙酱炒香,加入清水及李锦记鸡粉调味料、胡椒粉等调料调味,下入牛蛙煮1分钟,捞出装盘,铺上葱段、花椒

3、锅内热油,倒出淋于牛蛙上,即可上桌。

在长沙大小餐馆,大多有蛇食:口味蛇、青椒焖蛇、姜辣蛇、秘制蛇、干锅带皮蛇……蛇食,已成为新湘菜不可或缺的风味主角。

制作步骤:

食材准备

主料:饲养菜花蛇1条重约1000克

辅料:鲜红辣椒75克,姜25克,八角1克,桂皮1克,香叶1克。

调料:植物油150克,香油5克,辣酱20克,豆瓣酱10克,花生酱5克,肉清汤1000克,鸡粉13克,老抽10克,湿淀粉10克。

制作步骤

1、将活蛇宰杀后去皮,切成长约10厘米的段,炒锅中放入油,加入香料及调料,下入蛇段小火煸炒片刻,倒入肉清汤,改用文火煨制七成烂,取出留原汤。

3、把红椒切成10厘米左右的段,下锅片刻后,加入煨好的蛇和原汤适当调味,然后勾芡淋上香油,出锅即成。

观点二

坐标:杭州淳安县,也许有些友友不知道,说千岛湖应该都没问题了。

淳安地区小吃还是比较多的,比如清明粿、粒粒粿、米羹、毛豆腐……这几样相对比较个性鲜明。

 先来说说清明粿,这个小吃在浙江地区还是比较普遍的,相邻省份也有,这是清明时节比较有代表性的食物。

 清明粿,就是清明节典型的特色小吃,具有浓厚的节日氛围与含义。一般在清明节前的两三天,去山脚田塍地边采摘野艾的细芽嫩叶,回家放在锅里煮熟捣烂,与蒸熟的米粉充分揉和,做成一个个像翡翠小碗般的“粿斗”,分别在粿斗里填入冬菜豆腐馅、现在条件好了还会加肉或冬笋进去,尤其加了冬笋的馅料特别鲜美,杭州有个菜叫炒二冬即是此。还有一个馅料估计只有淳安地区会用,地衣豆腐馅,纯纯大自然的味道那是。

浙江有些地方会加豆沙等甜味的粿馅,合边成形,像梳子的形状一样,制成或咸或甜或荤或素的清明粿。

这一时节小吃讲述着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与介子推之间的生死传奇。它所使用的原料也很有深意,比如“野艾”“竹笋”“芥菜”等青蔬,皆长于春;采于春;食于春,且在医学上还有止咳、化痰、益气、和胃、温中、祛风等功效,所以古人用此做食材,既有让生命苏醒之寓意,也有疗治春季多发病之功能。

粿谐音“裹”,裹住是那段传奇不再的历史、裹住的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更裹住的是对那份传奇历史深深的敬意。

粒粒裹是淳安的另一道小吃、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淳安地区习俗是在谷雨这天要吃粒粒裹,老一辈说法立夏吃粒粒粿不生疮。也是用大米粉加水将米粉煮熟,揉光滑粉团,后摘成一个个小髻子,最后搓圆即可,比做清明粿要方便。炒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喜好加菜、一般会加豆腐条、青菜、肉丝。

米羹、糊糊状的一种小吃,个人认为最能代表淳安地区的特色小吃。以前大概粮食少、做这个只需要一点米,加点菜就能吃好几天,解决温饱问题的一个好方法[捂脸]

在淳安地区以汾口、姜家一代最为特色,主要原料由大米,辣椒,茴香,桔皮,大蒜,缸豆干、菜干、豆腐、芋头等组成,有些人家还会放肉丝或大肠,味道更加鲜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粗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易于消化,老少皆宜。

关于米羹的来由很多,不过有两种说法普通受到认同,其中有一个版本和朱熹有关。

据说八百多年前,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瀛山书院讲学,十里乡邻都赶来听,书院院长詹仪之见到来了这么多人,不管饭面子上过不去,管招待家里又拿不出这么多饭菜。正苦恼之时,一旁的朱熹给他出了个好主意——煮米羹,并传授做米羹的好办法。果然,大家吃得又饱又香而且个个精神饱满头脑灵活记性好(辣椒、大蒜又香又辣),从此米羹在遂安迅速流传开来。(建新安江水库之前,这里有淳安和遂安两个县城,水库建成后两县合并、统称为淳安县,为浙江省面积最大的一个县)

另有一个流传更广的版本据说是1000多年前,狮城干旱成灾,四处闹饥荒,百姓无米下锅,苦不堪言。后来一位秀才想出一个办法,将每家每户米缸底剩下的米统一收集起来,混着水用石磨磨成米浆,有的百姓家中还有点干菜,于是加上干菜,加水一锅煮熟,做了个“大杂烩”。等煮熟了,打开锅子,顿时阵阵香味扑鼻。秀才用勺子舀了一瓢,尝了一口,不禁啧啧称赞:“好味道!”大家于是都争着你一勺,我一瓢地吃起这个“大杂烩”。

直到现在这一带还保留着这样的传统风俗,无论谁家做了米羹都会挨家挨户邀请过去,让他们自带碗筷来品尝一番。过年过节的时候,更是家家户户做上米羹,并以米羹待客。

另外家里老人过世时也会煮米羹,尤其是高寿老者的米羹、乡邻都会来吃、希望能像他一样高寿。

做米羹分浸泡、磨、煮三个步骤。将大米、茴香、大蒜、辣椒一起浸泡,同时煮熟米羹配料如缸豆干、菜干、豆腐、小芋头、肉丁、大肠等(肉丁、豆腐不用煮)泡了半天的大米用石磨磨成米浆,现在很多都是用机器来磨了,但是机械化的总是比石磨的差那么点味道。

最后煮、先油烧热炒菜(配菜一同下锅)、菜里加水烧开,再慢慢划入米浆,边倒边搅拌,加入各种菜(野菜、大肠等)一起煮,快熟时加调料。

对于淳安人来说,这碗米羹不仅能裹腹、更是一份乡愁,是小时候外婆、奶奶或妈妈的味道。

最后说说毛豆腐、它和臭豆腐不同,在豆腐制作完成后让它自然发酵长毛。一般温度湿度高的夏季需要两天,冬季则需五天左右,空气中的毛霉菌便会在豆腐表面自然发霉。菌丝初为白色,稍久则会呈现黑色——这是因为菌丝中的孢子成熟了。对毛豆腐来说,白毛者最佳,黑毛者次之。

成品后可加辣椒炒可在炭火上烤。印象最深的还是炭火上烤、香的没法形容。

不论炭烤还是辣椒炒,只要简单的佐料配合简单的烹制,成品却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臭味变成了浓郁丰厚的香味,骇人的白毛,成就了毛豆腐特有的酥软口感。

这样的美食是来自于山清水秀的这方土地的馈赠,毛豆腐的保存时间只有短短几天,它不会走出这片山林,天下皆知。只有你来到了此间,方能真正接纳与品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