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控制情绪是一个伪命题

大多数我们想控制的情绪,通常是带给我们困扰和烦恼的,我们很少会去参加聚会的时候要控制自己的快乐,或者在休假的时候要控制自己的放松和愉悦。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只想好的,不想要不好的,也许你会说这是人之常情。

没错这是人之常情,如果我们是买个某件商品,我想要完整的包装,想要质量有保障,这无可厚非。

但感受到情绪的并不是我们外在的物品,而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内在的某个部分感受到了痛苦。于是我们就想当然的以为,把这部分压制住控制住或者让我们感受不到,也许就可以不用痛苦了,听上去不太合理对吧?

另外,我们要区分压抑和平静之间的差别,我们很想要控制情绪,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在做同样的动作,就是把大情绪压得小一点,把小情绪压更小,好像这样子我们的人生就可以正常的运作,但事实呢?

事实是我们得不到平静,压抑的有一天还会爆发,就像是用高压和付税去控制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我们的情绪如果总是被压抑,有一天,情绪也会颠覆我们。

所以综上所述,控制情绪是个伪命题:

第一,控制并不能消灭情绪,如果可以消灭,那人类全部都会压抑情绪,大家都能达到平静。

第二,情绪来自于我们某部分的自我,除非精神分裂,通常我们很难直接撕裂自己的内在意识。

情绪来自哪里?

我从心里工作有7年,目前我比较认同的一个观点是,情绪是需求的信使。

就是说情绪不论表现的是怎样,其核心一定会有某些深层的需求,如果需求可以被满足,那么情绪就可以消失,如果我得不到满足,情绪会继续维持,甚至变强变大,或者发生某些转化。

举个例子

比如一个拿了家里钱的孩子面对父母的批评,如果父母只是告诉孩子“如果你需要用钱,你必须经过爸爸妈妈的同意”,那孩子认识到错的话,情绪会主要是内疚,需求是弥补之前缺失的尊重和诚实。

如果父母告诉孩子,“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再偷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孩子可能会有的情绪是恐惧,背后的需求是渴望安全,因为离开父母对于孩子来讲是极度不安的。

如果父母告诉孩子,“你就是个小偷,怎么生出你这样的东西?长大了也是个败类和寄生虫”,孩子可能会有的情绪就会是愤怒,背后的需求是渴望尊重和公平。

现在问题来了,以上三种孩子的反应,内疚、恐惧、愤怒,我们看看哪一种是需要做情绪管理的呢?

情绪是个体内在世界的合理反应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想告诉你的就是,情绪是个体内在世界的合理反应。

比如说愤怒出现的时候,通常是我们被攻击、被指责、不公正的对待的时候。

比如说悲伤出现的时候,通常是我们心痛了、分别了、失去珍贵的人事物的时候。

每一种情绪都有不同的含义,而情绪的出现,绝大多数是合理的。

那为什么有一些情绪我们理解不了呢?

通常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

比如一个向自己男朋友撒娇的女孩子,她可以在内心有很多的起伏,甚至可以有歇斯底里的情绪发泄,但大多数直男非常的不知所措,他们用“作”这个字来形容这样的女孩。

这些女孩的情绪怎么了?

是因为在她们的心灵世界里,他人需要为她的情绪负责任,他人也需要为她对于安全的需求负责任,对于这些女孩来说,这是合理的,所以情绪需求就被直接放在了男朋友的身上。

如何让情绪平静下来

首先你需要明白以下几点:

第一,情绪是个人内心的真相,所以能为情绪负责的只有自己。

第二,情绪确实可能是我们做事的阻碍,但运用得当情绪会帮助我们做事顺理成章。

第三,情绪是需求的信使,需求才是核心,满足需求就是处理情绪。

还是举个复杂的例子(若教育理念不同,仅供参考),比如孩子做作业,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会有非常多的愤怒。比如孩子拿上网课的时间来看电影,家长该怎么办呢?我们按照上面的三条挨着看一看。

第一,家长的愤怒是家长的事情,家长有必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如果家长运用某些方式去发泄愤怒情绪在孩子身上,比如打或者骂,通常解决不了问题。如果打骂管用,家长都根本不用生气。

第二,家长的愤怒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孩子也会有公平和安全的需求,为了这些需求,孩子一样会愤怒,那家长如何运用愤怒才算得当?比如运用这些愤怒来设立界限,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因为你趁上课时间偷看电影,非常生气,所以我们必须制定一个规则”,就是我们不是把愤怒发在孩子身上,但可以用坚定甚至强硬的语气跟孩子做沟通。愤怒是关于规则和公平的,如果我们可以和孩子制定一个双方都能够比较接受的规则,双方都同意和知道破坏规则会有相应的惩罚,当对方再次越界的时候,他就会比较心甘情愿的接受惩罚。

第三,对于爸爸妈妈的愤怒,会有很多需求在背后,他们需要孩子言行一致,需要真诚,需要尊重,需要坦诚的沟通,这些需求是在亲子关系当中双方共有的需求。但另外一方面,父母的需求中,也有可能会有把控孩子的成绩,掌握孩子的人生规划,希望自己对于孩子的未来有安全感,这些需求就是与看上去孩子有关,实际上是需要孩子来满足自己的。

双方共有的需求,要如实表达:孩子,爸爸妈妈很希望能够得到你的尊重。

对于要对方来满足的需求,和因此产生的情绪,很像是“你不满足我,你不让我安心,我就生气”,这跟刚刚能“作”的小女生的例子是一样的。这其实不是需求,而是要求,当然也可以表达,但最终还是自己面对:孩子,爸爸妈妈很希望你能专心听课,这样爸爸妈妈才会对你的未来感到些安心,当然,爸爸妈妈能否安心跟你的未来其实没有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